第140节(2/4)
。手术的结果令人悲哀:孙中山患的是晚期肝癌,病状危殆,群医乏术。这个消息经报纸公布后,举国震惊。过几天,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接着,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国民党要员李烈钧、张静江、叶楚伦等来京探视。再后来,廖仲恺夫人何香凝也由广州来到北京。廖夫人仓促进京,无疑是来安慰陪伴孙夫人的。人们都已知道,孙先生的病情已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了。
杨度天天看报,忧心如焚。三月一日,孙中山从协和医院迁进铁狮子胡同行辕。十二日上午九时,一代伟人终于与世长辞。
噩耗传到槐安胡同,杨度听后呆若木鸡。中国从此失去了一位道德崇高威望素著的伟大政治家,他个人从此失去了一位情谊深厚相知相许的真诚朋友。中国的前途将会更加变幻莫测,他个人的前途或许将永无指望。
北京各界人士隆重悼念孙中山先生。在中央公园社稷大殿外,人们排着长队,怀着无限崇敬无限悲痛的心情瞻仰这位人民政治家的遗容。杨度和夏寿田也参加了这个行列,他们随着缓缓移动的人群来到孙中山的遗体旁边。经过防腐美容处理后的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国旗党旗的覆盖下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他再也不能张开嘴,与这个由朋友变为政敌,又由政敌再变为战友的可人商讨在未来的国民政府中的安排事宜了。孙中山将要给杨度安排一个什么位置呢随着他的逝世,将成为一个永远不可解答的谜
杨度迈着沉重的步履走出社稷大殿时,突然遇到迎面而来的李烈钧。李烈钧一九○五年在日本士官学校读书时,曾与杨度有过一面之识。他是一个激烈的革命派。在日本时就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在新军里任职,积极宣传革命主张。辛亥革命那年,他率部**,先后任过安徽江西两省都督。李烈钧对袁世凯压制革命党的行为非常愤恨。宋案发生后,他与黄兴、胡汉民一起举兵反袁,失败后逃亡日本,与袁世凯结下深仇大恨。蔡锷到云南后,他随即去了昆明,就任护**第二军总司令。以后一直跟着孙中山。孙中山去世后,他任北京治丧处招待股长。
李烈钧性格暴烈,恩怨分明,他平生最恨的就是袁世凯和袁氏党羽。今天在这种场合碰到这个筹安会的理事长、帝制复辟的头号要犯,他真是又悲又愤,又恨又怒。他快步走到杨度的面前,鼓起两只眼睛,冲着杨度吼道:“你这个祸国殃民的袁氏走拘,总理就是你们这班人给活活整死的你也配到这里来快回到佛堂念你的鬼经去吧”
说罢,将一口唾沫狠狠地吐在杨度的脚前,扬长而去。
杨度猛然遭此一遇,又羞又恼,只觉得眼前一阵昏黑,两脚直发软。
“皙子,皙子”夏寿田边喊边将他扶住。
杨度斜靠在夏寿田的肩膀上,苍白的脸上露出凄惨的一笑,无力地说:“不要紧。”
“他是谁”夏寿田指着李烈钧的背影问,“这人怎么这样无礼”
“一个粗鲁的武夫。”杨度捂着胸口说,“午贻,不要跟他计较。”
“岂有此理”夏寿田还在气愤不平。他握住杨度的手。手是冷冰冰的。于是指了指不远处供游人休憩的石凳说,“我们到那里去坐一会吧”
杨度点了点头。他们一起来到石凳边坐下。一个卖大碗热茶的老大爷推着小车走过来,夏寿田要了两碗热茶。
喝了几口茶后,杨度觉得胸腔里好受了些。他微闭着双眼,在心里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念着“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这样也不知念了几百句,他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脸上也慢慢地恢复了血色。
夏寿田凝望着社稷大殿。大门外长长的瞻仰队伍在缓慢地推移着,只见前面的人一个个地走进殿内,然后又走出来,却不见吊唁的人数在减少。他与孙中山没有过直接交往,也没有仔细研究过孙文学说,眼前的场面使他看出这位开国总统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老弟,我们到城外去散散心吧孙先生走了,中国的事还要靠我们生者来做,不要太抑郁了”
“老兄说得对。今天天气好,我们干脆到城南江亭去踏踏青吧”
随着对话声,一高一矮两个汉子从他们面前走过。
啊,是的,江亭,十多年没有去过了想必眼下那里春光正浓,春意正足,应该去看看。夏寿田想到这里,顿时来了兴致,对杨度说:“皙子,四大皆空,还是保持自身的六根清净为好。今天风和日丽,我们也到江亭去走走吧”
“可以。”杨度起身说,“你说得对,是该六根清净才行,走吧。”
一个小时后,马车将他们载到江亭。
到底是郊外,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尘浮,比起城内的些许春色来,这里的春意的确要浓烈得多。一大片一大片叫不出名字来的树木全部换成了新绿,各色各样的野草小花蓬蓬勃勃地充满生机;芦苇丛生的沼泽地里,成群结队的鸟儿在飞翔起伏。造物主按时将春光送回人间,但人间的状况却糟糕透顶。长年内乱,百业萧条,江亭边的几家饭铺酒店,房屋破旧,生意清淡。古老的慈悲庵墙倾壁颓,灰暗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