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最后收网 轻取东线(3/4)
明天我们走的时候,多给你们留一些粮食。纤夫们活到现在不轻易,我们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饿逝世。”
李菁对纤夫们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这些以前的大明朝的官员们。他们都知道,以后就要这样的做官。不过这样做官,没有了以前的威风,可是心里很舒坦。
本来的打算是,开元新河这里留下一个步兵连和炮兵就行,可是李菁看到这里凑集了太多的纤夫们,畏惧有啥意外,又给这里的官员们留下了一个连步兵。
李菁心里也在奇怪,这里的纤夫们越聚越多,他们是怎么这么快的通报消息的呢?
离开开元新河,李菁率队向东,吸收了济源、孟州、温县,一直到武陟县。一路上基础没有碰到大股的大顺军,刘芳亮已经根据李自成的唆使,带领大部分官兵度过黄河往。剩下一些扫尾的零碎官兵,看到李菁的队伍也就都投降了。不过路上李菁花了一点时间剿匪。由于战事一开,明朝的官员顾不上那些土匪,大顺军更没有心情管他们。土匪们也就猖狂起来,特别是难民越来越多的参加他们,他们一个个也感到兵强马壮的,就到处烧杀抢掠。
李菁的特种兵们对土匪那是有一套,一路上李菁他们杀了不少匪首,对那些没有往处想改过的土匪,李菁让他们到开元新河往报到,参加窑岗的垦荒队。
李菁吸收了这一段黄河沿岸的县城之后,在武陟县留下一个团,其他的队伍,疏散开一起向北,分辨带领着窑岗的官员们往吸收各处州县。
在风陵渡,陈玉峰他们给俘虏们调养了两天之后,开端给他们做工作。最后大多数俘虏都愿意到窑岗往。这样愿意到窑岗往的俘虏都乘坐范成坤他们的驳船到窑岗往。缉获的战利品,也都用船运走。还有三千多大顺军俘虏怎么做工作都不行,就是不愿意往窑岗。陈玉峰想,这样的人往了窑岗也是个麻烦。最后,用战船都把他们这三千多人送到了对岸的潼关码头往,让他们往找李自成。
这时候,宁德和邱老东家也都来到风陵渡码头。
宁德是非常盼看马上就打过黄河往拿下潼关。
可是,欧阳鹤说:“现在潼关已经对我们的商船队构不成要挟,我们在黄河这边,和李自成也没有直接反抗。这样的话,我们就能花一些时间,稳固全部山西的局面。”
欧阳鹤又指着舆图说:“不出意外的话,李菁他们很快的就能到武陟县,把持住沁水的河口。然后向北吸收黄河以北的所有州府县城。官员我们是派出了,可是站住脚需要一点时间。”
宁德说:“老天哪,武陟那边已经出了山西地界,那是回河南管的。”
陈玉峰哈哈一笑说:“我们不管他河南河北,我们需要把持这个沁水河河口。这是我们向南的一个水路出口。”
邱老东家说:“我们手伸的太长,皇上会不会有想法。我们这么一番折腾,不就是不想让皇上对我们不满吗?”
“现在没事儿了。我们刚刚接到电报,皇上又从我们窑岗借走了一百万银子。张总给了他,三十万两白银,七十万两银子的窑岗币。皇上自己在山西也收不上来一百万两银子。把山西交给我们,他应当说是赚了。”欧阳鹤笑呵呵的说。
陈玉峰接着说:“再说了,今天的我们,还用畏惧皇上吗?”
欧阳鹤说:“我们最好还是按张总说的,尽量和皇上搞好关系。”
宁德用鼻子哼了一声说:“皇上就是不满足,也没有气力对我们怎么样了?我们还用管他们干啥?”
“张总说了,大明朝统治了这么些年,他们的基础很深,想彻底铲除,要消费一些工夫。我们还没有气力一下子做得到。所以我们还是要保持驱虎赶狼的措施。你们看,李自成把大明朝的官员们赶跑的赶跑,杀的杀,我们派人吸收过来多省事儿。”欧阳鹤说。
邱老东家说:“张总才是当世高人啊!”
宁德也是赞佩的点点头说:“也只有张总这样的人,才干想出这样的措施。”
范成坤他们驳船的装载量是惊人的。他们外形和四百石浅船一样,可是他们没有了帆具就是一个空壳,运送物质就比浅船多多了。尤其是,新建的拖船更是动力十足。他们固然还是木制的外壳,可是他们的吃水要比福船吃水浅多了,基础上是按照沙船的样式建造的。特别是造他们的时候,和蒸汽机进行了很好的配合,他们的蒸汽锅炉比那几艘战船上的还大,更重要的是它们采用了三级级联的方法,动力和效率大大的进步了。尤其是他们采用了双螺旋浆,动力比本来的战船能进步几倍。他们船上也没有帆具,船身要比战船小的多,不能装在多少货物,只是装一些自己用的煤炭和水。他的拖动能力,也是本来的战船不可相比的。
这样的拖船,拖着二十条驳船,逆水而行速度还是飞快。四艘驳船,只用了一个往返,就把风陵渡的职员和物质运走了。
拖船回来的时候,一艘拖船拖带的驳船,给风陵渡这边的官兵们运来粮食、牛羊蔬菜等物质,其他的三艘拖船拖带的驳船上装的都是窑岗的商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