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秦元与孟武交手(五)(2/6)
秦元自嘲地笑了笑,他又仔细察看还没有溶解的尸块,发现果然有明显的烧灼的痕迹。
秦元问那上次负责验尸的仵作:“这尸块被烧过,你怎么没有写上去?”
仵作有些不好意思,道:“因为烧得不是很明显,小的就没有写。”
“再不明显也必须如实记录!这可能会是一条重要的破案线索,明白吗?”秦元真的有些生气了,声音提高了很多。
“是是!小的记住了。”
“死者是否是被烧死然后分尸的?”
“这个不是,小的已经察看过尸体的喉咙,并没有草灰。所以应该是死后才分尸。”
秦元让捕头徐折了一根树枝给自己,拿着轻轻拨动那头颅。露出头颅的后枕部。因为白氏说的是推倒了小孩,小孩的后脑正好撞在石头上。所以死了。既然能导致死者当场死亡,那这个伤势应该是很严重的。
他仔细察看那头颅,根本没有任何骨折痕迹,不仅是后脑,整个头颅都没有外伤痕迹。
秦元又问那个仵作:“你验尸的时候,是否发现死者头部有外伤?”
“没有外伤。”仵作很肯定地说。
“那死者是怎么死的?”
“小的觉得,应该是用刀子割断了喉咙死的。因为死者头部被砍断了。”
秦元捏着鼻子附身下去,细看断口,突然。他眼睛一亮,死者脖颈部分已经差不多腐烂完了,露出了里面的白骨,他盯着那白骨,那应该是甲状软骨骨折了!
秦元大本科的时候过《法医》,后来当律师,又办理过不少的故意杀人案,其中就有好几件用掐脖子至人死亡的案件,卷宗里面有尸体解剖的详细照片。他记得那上面的甲状软骨骨折,就是眼前的这个样子!而这正是掐死的最常见的特征!
死者难道是被掐死的?
秦元将那仵作叫了过来,指着那骨折的甲状软骨,道:“这是怎么回事?”
仵作仔细一看。不由得脸上变色,道:“这个,是喉骨骨折了啊。要是这样,就可能是掐死的。”
秦元问:“你验尸的时候没有发现?”
“这个没有。因为我没有剖开喉咙来察看啊。”
秦元明白了,古代验尸。只是检验尸体的表面情况,一般不会对尸体进行解剖。这一点可以从古代法医专著宋慈的《洗冤录》里没有尸体解剖的内容便可以证明。现在,这个仵作也这么说,便证实了这一点。
这个发现很重要,证明案犯白氏所说的推倒死者受伤而死是在说谎。而死者是被掐死的。掐死只可能是故意犯罪,不存在过失的问题。
秦元最后看了一眼棺材里的尸块,准备让仵作把棺材重新钉好安葬,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根露出尸水水面的稻草上!
稻草?棺材里怎么会有稻草?
先前他之所以没有看见,是因为这根稻草是淹没在了尸水里,而他刚才拨动头颅,碰到了,所以冒了出来。
秦元没有直接去翻动那东西,他吩咐仵作把棺材里的尸水舀出来,要小心不能碰到那稻草。仵作用水瓢把尸水大部分都舀了出来,露出了下面的尸骨。
秦元仔细一看,发现那稻草是从死者的被砍断成两节的躯干的下部,也就是骨盆伸出来的。只有一小节在外面。
他让负责填写开棺验尸情况的县丞记录下了这一发现,并绘制了图样,提取了这根稻草。然后再次检查棺材里面,没有别的发现,这才问捕头徐:“你们发现死者屁股这一部分的地方是在哪里?”
“在村外的一处草丛里。”
秦元吩咐仵作将棺材重新钉好下葬,恢复原样,然后对捕头徐道:“带我去看看发现尸块臀部的地方!”
跟着捕头徐他们来到了村外野地里,捕头徐指着一处杂草丛生的所在,道:“喏,就是这样了。”
秦元仔细看了看,青草幽幽,并没有任何稻草的踪迹。再看四周,是一片斜坡,除了灌木杂草,并没有稻田,而且,这里远离小路,是个荒坡,就算有人挑着稻草从小路走过,那稻草也不太可能掉到这里来。
难道是大吹来的?不对,那稻草是从骨盆里伸展出来的,这就更加奇怪了,要说一根稻草随而来,却跟箭杆似的插入了切断的盆腔里,那这个也真是匪夷所思了!
最有可能的是,这块尸骨,很可能曾经被放在稻草堆里!而哪个地方,很可能就是分尸的现场!
分尸,必须是在隐蔽的地方,不能让人看见,同时,凶手还对尸块进行了焚烧,要是在野外,难保不被人看见,最好是在室内。两者加在一起,秦元开始感觉得自己有了方向了。
秦元立即对里正道:“带我去白氏的家!”
白氏的家距离死者母亲的家很近。因为两家是亲戚。路上,秦元询问了村正。得知白氏的丈夫常年跟着一个商人在外地跑买卖,很少回来。而他们还没有孩子。因此,家里就只有白氏一个人。不过这白氏虽然得颇有几分姿色,却是很守妇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