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胜败皆有分量(1/2)
战争的胜负从来不只明面上的“胜负”二字,其中的分量,你感觉到却算不清。
大战还在继续,战争未决胜负。
雁门关彻底化为一片废墟,千百年的雁门关,汉人的雁门关,长久的岁月之后,终于再次在战火中毁废。
万里长城终不倒,汉人传承千古延。
唐三弦这样的汉儿不是雁门关第一个英烈,死去的新军儿郎不是第一支为战仇敌全军覆没的军队。
雁门关从来不是一座简单的边关,它是汉家血性的见证,它在,英烈在!
日夜赶赴,为了尽早抵达雁门关,十万大军分为两队。
如今只有五万大军抵达。
张夏瑚为主帅,唐溪东只是先一步随军抵达,但雁门关守住了,却也化为了一片废墟。
新军冲向雁门关。
练兵场的爆炸再次消灭数千女真兵之后,也划出了一片空地。
两万新军镇守雁门关五日,全军覆没,但后金也付出了从未有过的代价,与大明作战一来从未有过的损伤。
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战争,持续这么多年以来,双方伤亡从来都是,五、六对一,个别战争中,更是达到十对一。
但此时雁门关之战。
女真前后损失汉八旗两万人、蒙古兵一万五千人、女真兵一万八千人。
从未有过的伤亡对比,
抛过汉八旗,皇太极手下八万女真蒙古大军,入大同镇以来,伤亡不到五百。
但在雁门关下,便损失三万多人,汉八旗更是死伤殆尽。
皇太极心是痛的,痛的让他开始畏惧和怀疑自己这一次入关的决定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一万八千女真兵战死,皇太极能够想到,回到辽东之后,自己将面临的狂风暴雨的责难和质疑。
小小国内,女真部族本就怨愤连连,如今加上这死去的战士,可想而知,自己处境何等艰难?
这一刻。
当皇太极看着远处源源不断用来的敌军援兵,不可否认,他退缩了畏惧了。
自二十岁开始随父努尔哈赤征战四方,皇太极从未在战场上感到恐惧,内心的高傲让他对于女真的无敌有着五笔的信心。
但这一刻,他确确实实的畏惧了。
两万新军,战之惨烈、战之坚韧让他见识到山西新军的恐怖战斗力,如今又是无边无际的援兵抵达。
皇太极越思越恐,脑盒忽然生出自己今日就要葬身于此的念头。
一个从来不恐惧的人,当心中的恐惧被激发的时候,便会如九天瀑布直落,那力量、那重量,不是皇太极能抵挡的。
于是,皇太极鸣金准备收兵。
“儿郎久战已疲,暂时退下,待休整之后再一句攻破敌兵。”皇太极开口对身边的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人说道。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多此一举的一句话,瞬间变成了一句解释和自我宽慰,也将他的胆怯显露出来。
他是汗王,千百战斗一来,他何曾在战场上做过解释。
进攻或者撤退都是一句命令的事。
但此刻他要撤退了,他还要解释。
多尔衮直接皱起了眉头,却没有多话,德格类眼神闪烁,济尔哈朗作为皇太极的死忠自然会无条件执行。
后金开始退兵,在已经攻破雁门关之后,却开始退兵。
但就在皇太极调转马头时。
远处忽然传来敌军齐声高喊声:“皇太极、多尔衮留下狗头!”
“皇太极、多尔衮留下狗头!”
皇太极脸上血气上涌,却还是调转马头,继续撤退,宛如不闻。
但下一刻,他被逼到了绝境。
“皇太极、多尔衮,唐溪东在此,忘记阿济格的狗头了吗?”
“皇太极、多尔衮,唐溪东在此,忘记阿济格的狗头了吗?”
……
皇太极尚未作出反应,身边的多尔衮已经拉马止住,而后转身,眼中满是仇恨。
皇太极一看,心中咯噔一下。
闪电般的念头闪过。
今日走不成了。
阿济格贵为贝勒,被唐溪东分尸,这不是多尔衮的仇,这是后金整个国家的国仇。
皇太极被逼到了悬崖边,他只能转身。
眼中恼恨,皇太极调转马头。
咬牙之后,挥手下令:“攻破敌军,取唐溪东狗头者,赐固山额真,赏百户,百金。”
皇太极确实英雄,今日之战难免,便下了狠心,不过一句话,就调动了整个后金军队的士气。
于是后金再次调转,向着新军的方向迎去。
越是靠近雁门关,看的越是清楚。
唐溪东已经看到后金开始撤兵,他会让后金就此轻易离开吗?
绝不会,他北上为了什么?抗金,杀敌,更可况,此刻两万新军与雁门关共亡。
唐溪东心中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