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兴昌失陷(1/2)
第九十九章 兴昌失陷
符王做了荒唐的事,终究是要为自己的所为付出代价的。眼下项国对符国的战争已经全面铺开,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符王想要像以前那样当甩手掌柜对此视而不见是不可能的了。以前他太相信尤思了,连朝政也不理了,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不过现在悔之已经晚矣,符王必须面对的是项国的大军压境,他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迎击。
项国的20大军已经开到了进入符国腹地的咽喉要地兴昌城的外围,再有顶多两天时间就要到达了,留给符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项王的书房成了后方指挥部,每天都会有大军的行军和作战情报快马加鞭地从前线传来。
“报……前军速报。”
为了更快地掌握前线的战况,项王特别下令凡是前线战报可直接送呈他御览,报信的人不分品级,均可以见他。刚才那么一嗓子就是从前线下来的战报,来报信的是一个品级很低的军官,主要是负责军队里的文职工作的。
项王看了送来的战报得知大军已经到了符国的一个重要的城市的外围安营扎寨,还有两天可以达到符国的兴昌城。
项王对大军的行进速度基本上还是满意的,只不过他希望大军能加快行进步伐,于明天就赶到兴昌城,也就是说他要求部队只用一天就要开赴到作战地。
只用一天时间赶到兴昌城意味着部队要急行军。项王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几位大臣特别是军事将领的反对。
“陛下,眼下我军长途行军,之前所造的声势已经给了符国很大的震慑了。眼下我们要作以休整,不可操之过急。”
“是啊,陛下,避免敌人狗急跳墙啊。”
“陛下,微臣以为咱们先在外围按兵不动,等符国放松警惕了,我们再打它个不备。”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项王思量再三,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好吧,那就依众位所说,就再让它符国过一天安稳日子。
符王自从得到了项国20万大军正在开赴兴昌的消息后,紧急调兵遣将,总算是凑了20万人,但是这20万人还正在赶往兴昌的途中,算起时间来还会比项军晚到一天。
也不知道是项王听了大臣的话还是老天爷同情符王的缘故,本来在春天这个季节很少下暴雨的,结果就在项军休整的那天天突降倾盆大雨。这样一来项国大军只好停止前进,于是这样就又多了一天时间给符军。而这个时候符军可是一刻也不敢耽误,他们冒雨前进,终于在项军到达兴昌城之前驻防了。
可以说要不是这场雨的话,就凭兴昌城原有的万把两万兵力,面对20万的项军可以说逃不了被秒杀的命运。
第二天雨过天晴,项国大军整队继续前进,因为已经被大雨耽误了一天的行程,所以主将命令大军加快行进步伐:“符王无道,百姓涂炭。我军乃仁义之师,必伐之。弟兄们明白你们肩负的使命,不要让陛下不要让天下苍生失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前进……”
项军斗志高昂,一溜小跑前进,于是比原定的时间早了半天到了兴昌城外。
符军这时候因为先前暴雨项军停止前进捡了个便宜早先到了兴昌城,这会已经连夜紧急加固好了工事,就等着和敌人一战了。
传说中的国度打仗可和我们平常在电视里见到的两军摆好阵,然后一方的主将叫阵,另一方的主将出来迎战不同。还记得项国有攻城兵和弩兵吗?这会正要派上用场呢。
也许你会问了,难道符国就没有攻城兵,没有弩兵吗?不错他们也有,只不过符国的弩兵并没有被放在城楼上,这样居高临下可以更好地发挥弩兵的杀伤力。符军将弩兵放在了城楼之下,在城楼四周埋伏,打算开战后放冷箭。哪知开战后放了几箭后被项军发现了,于是他们派了甲兵配合骑兵过去,甲兵在前面,符国弩兵的箭支射不透项军甲兵的盔甲,何况项军甲兵还有坚固盾牌。
拿枪的狠还昌拿刀的狠?距离是个绝对地决定因素。对于符军的弩兵和项军的甲兵来说也是这么个理儿。前一刻弩兵还有优势,因为离得远;这一刻就是甲兵有优势了。因为近距离肯定是短程武器占优的。于是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我们常可以在电影中见到的镜头,一个拿枪的和一个拿刀的近身相搏,结果往往是拿刀的手起刀落,拿枪的最终都难逃惨叫一声倒在血泊中的结果。
所以你可以想象符国的那些弩兵此刻是何命运。这些弩兵的弩在此刻没有任何作用,加之他们又滑近身的防御武器,所以被项军甲手刃者不计其数。有那些看到不对劲儿想要逃命的,也被项军的骑兵追上,要么被马踏踩至死,要么就被斩于马下。
可以说符国已经输了一阵了,这些弩兵的优势一点也没有发挥出来,而项军的甲兵还有骑兵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歼敌无数。
这一阵败下来,符军的士气也受到了动摇,而项军的士气得到了高涨。
士气是决定战事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只听得项军主将趁大家斗志高昂时下令继续发动进攻,一鼓作气拿下兴昌城,到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