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造把反[中](2/10)


庐州失陷。

官印还没有焐热,江大人的人生已走到尽头。

他不愿投降,投水自杀。

另一支由韦俊、石祥祯带领,西取湖北。大军占领九江,留林启容率兵驻守,又一举攻占田家镇,大败黄州清军,湖广总督吴文镕投水而死。西路军乘胜连克汉口、汉阳,攻占武昌。

2月,西征军两万人由石祥祯、林绍璋指挥水陆并进,挺进湖南。

复岳州,克湘阴,占靖港。

风卷残云。

醒醒吧一帆风顺的日子没多久了!

太平军很快将迎来一个难缠的对手……

曾国藩。

早在1853年,停薪留职干部、43岁的曾涤生在家乡购买枪炮,组建新军。

湘军分水师、陆师。

陆军以营为单位,每营设一营官、四哨官、勇丁六百八十五人,火器主要有抬枪、鸟枪,劈山炮。勇丁多招募湘乡一带的农民,工资一般为国防兵(绿营)的三倍左右。

入伍者须登记住册,填写籍贯、住址和父母、兄弟、妻子姓名,防止逃亡。

水师每营四百四十七人,设快蟹船一、长龙船十、舢板船十,共二十一艘。每只长龙船安装七门炮,舢板安四门,均为射程远威力大的进口熟铁炮。

各船还配有火枪、刀矛,以备近战。

湘军所选将领除罗泽南、彭玉麟、李续宾等读书人外,还挑选少数精于武艺的军弁为营官,以便训练水陆兵丁,教他们掌握必要的技艺和阵法。

全军实际只听命于曾大帅一人。

至1854年初,曾国藩已练成湘军陆师十五营、水师十营共一万七千余人,集结待命。

西征军主力由林绍璋率领开赴湘潭,与湘军先锋塔齐布展开激战。

湘军水师凭借着船炮优势,往返冲击。太平军由民船临时组建的水营,缺少火炮、不谙阵法,难以抵挡湘军的进攻,三天内被摧毁大小船数百只,伤亡逾千人。

林绍璋自率大队向湘江上游转移。

不意半路被湘军水师追赶,便弃船登岸,折回湘潭。

湘军设计夺占了湘潭城。

太平军损失一万多人,伤亡惨重。

曾国藩获知湘军在湘潭得胜,得意之余,亲自督率水师五营、陆军八百人,由长沙进袭靖港。

南风骤起,水流迅急。

湘军战船一闯入靖港,即遭到太平军岸上炮火的猛烈轰击,只得弃船上岸。

曾国藩坐镇白沙洲,执剑督战。

陆军见水师失利,退缩不前。

靖港一战,湘军水陆皆败,战舰炮械损失严重。曾国藩两次投水自杀,皆被随员救起,仓皇逃回长沙。

大溃退!

经过两个多月的补充休整,曾国藩操刀上阵,再次对太平军发动进攻。

曾天养迎战塔齐布不利,太平军水师在东洞庭湖君山、雷公湖一带又遭湘军水师伏击,损失不少船只。

湘军进占岳州。

曾天养督战船四百艘,反攻岳州。湘军分五路迎战,太平军水陆皆败,失战船七十六只,炮二百八十余门,伤亡千人,只得退守临湘。

韦俊率部自武昌来援,与曾天养、林绍璋领六百只战船,再次反攻岳州。

湘军杨载福率水师迎击于城陵矶,乘风纵火,太平军战船被焚毁百余只,伤亡过千,不得已撤出战斗。

清军将领陈辉龙督广东水师支援湘军。

双方再战于城陵矶,忽然间刮起南风,曾天养令小股船队吸引清军进入狭窄的水面,然后放火烧船。陈辉龙由于坐舰笨重,在激战中搁浅,太平军将士乘势攀上甲板,将之乱刀砍死。

湘军水师舰长褚汝航率船救援,也被太平军击毙。

曾国藩伤心流涕。

曾天养率兵由城陵矶登岸,据险扎营。

塔齐布率兵攻打。

年近花甲的老将曾天养忽然变成了猛张飞,单枪匹马杀入敌阵,一矛刺死了塔齐布的战马。塔齐布连忙躲闪。曾天养再刺,湘军一拥而上乱枪戳死了他。

太平军败走武汉。

清军尾随跟进,分三路对武汉实施总攻击:

李****率水师直抵鹦鹉洲,前后夹击,烧毁太平军水师战船三百余只;

罗泽南并荆州李光荣部川勇共四千人进攻花园,焚烧太平军营垒;

魁玉所率荆州军则进攻汉阳虾蟆矶,冲进土城,并攻破鹦鹉洲太平军的营寨。

武昌守将石凤魁、黄再兴皆是文职干部,无法应付。

匆忙中决定放弃武汉。

在撤退过程中,太平军遭遇湘军塔齐布截击,损失千余人;泊于汉水中的战船一千多只,因来不及下驶,又被湘军焚烧殆尽。

武汉失守后,杨秀清令燕王秦日纲坚守田家镇防线。

太平军在田家镇与南岸半壁山之间横架两道铁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