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造把反[中](5/10)

兔,猪肉不入内;鳞是鲂、鲤、鲟、鳇;介是虾、蟹、蛤、鳖之类……

每天更换菜谱,不许重样。

天王用餐的盘碗均以纯金打造,二十四只金碗、金筷子,每次进膳都要放炮奏乐,鼓声、锣声、钹声与炮声交作,直至膳毕。

二十斤重的蜡烛一晚上要点六十根。

金浴盆、金马桶、金夜壶。

绣金龙袍佩金钮。

王冠重八斤,纯金打就,“穷极工巧”。

洪秀全平时不出宫门。偶尔游览御花园,坐圣龙金车、由数名美女手挽而行。

宫外常备六十四人抬龙凤黄轿,宫内专设典天舆一千人、典天马一百人,还有典天锣、典天乐……

一个初中没毕业的社会青年翻身了!

洪秀全躺在龙榻上心潮翻滚,百感交集,感慨之余搞起了创作:

万方万郭万来朝,万山万水万飘摇。

万里万眼万钻至,万知万福万功劳。

难怪当年敲了四次科举的大门,都被考官给撵走了。

跟主不上永不上,永远不得见太阳。

面突乌骚身腥臭,喙饿臭化烧硫磺。

洪太阳嫌乎那些广西土老冒儿姐妹,大脚丫片子臭烘烘,不会刷牙、敷粉,不会洒香水……

“烧硫磺”却是一种刑罚。

俗话说:

三个女人一台戏。

要是几千个女人只围着一个男人转,争风吃醋、掐尖咬架、暗地较劲、唧唧歪歪,那热闹,简直能拍一部宫廷大片。

自古道,清官难断家务事。

洪秀全处理后宫纠纷堪称“决断”,大刀阔斧。

除了关禁闭,具体体现为“四字方针”:

踹。打。烧。杀。

洪天王在坚持诗歌创作的同时,还孜孜不倦地攻克医疗难关,一举改变了打针吃药手术牵引等等危险痛苦的传统堕胎方法,方便实用,易于操作,从而填补了一项国际空白。

具体方法如下:

运足气力照准孕妇肚子,一脚下去,一声惨叫,一摊鲜血,搞定。

洪天王又规定“十打”:

一打服事不虔诚,

二打硬颈不听教,

三打起眼看丈夫,

四打问王不虔诚,

五打躁气不纯静,

六打讲话极大声,

七打有喙不应声,

八打面情不欢喜,

九打眼左望右望,

十打讲话不悠然。

“烧硫磺”是将宫中犯错或看不顺眼的妃嫔、女官绑跪在大锅水中,慢火加温,煮烂臀股而死——

与“烧硫磺”相比,“杀”倒不失为一种享受,毕竟一刀下去,简单明了,省得烧个乌焦巴弓、煮的皮肉稀烂!

最后连杨秀清都看不下眼了,借天父下凡修理了洪太阳,他才略为收敛。

但此刻手握军政大权的一把手杨秀清也开始发昏,无限膨胀,脑袋大过身子了?

东王府原设东殿左、右丞相,旋废,立六部七十二尚书,二十四左右承宣,三十二左右仆射,八个左右引赞,一千六百参护;其他典东舆八百人,典东龙三百人,典东彩三百人,典东乐二百四十人,还有典东炮、典东马、典东厨,至三千五百六十四人。

杨秀清颇具排戏的天分。

出行不计工本,场面务求壮阔!

上朝乘坐四十八人抬的金顶绣龙黄轿,头戴金冠,身着团龙黄袍,八龙黄缎靴。鸣大锣,敲大鼓,打着灯笼、扛着牙牌,龙凤虎鹤旗百余杆迎风飘扬;轿前由一条一丈高数十丈长的五色龙灯开路,招摇过市,渭之“东龙”。

轿内侍立两童子,拂蝇捧茶。

轿后跟随着文武百官。

执矛卫兵千余人。

热闹赛过社火庙会。

这创意不当导演可惜了……

夏日炎热,杨秀清坐下嵌玻璃注水养金鱼的水轿……

朝中除了天王、东王如此挥霍,争吃争穿争排场的还有各级文武官员三十一万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皇亲国戚,坐享荣华,很快就把库中的金银挖空吸干了!

据清军谍报人员张继庚1853年9月投送的第一封情报中说:伪圣库破城时运存的银两为一千八百余万两,此时只剩八百万两。

两个月后投送的第六封情报又说:伪圣库前9月尚存八百余万两,现只有百余万两不足,不知其用何以如是浪费?

《太平礼制》规定:

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侯,丞相轿出,朝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凡东王驾出,如官员兵士回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

这不是太平时节,“王爷”、“丞相”装装样,摆摆谱儿?城外横着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强敌环伺,烽火连天,不知道天国领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