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结盟(2/3)

了,大家还是聊点实际的吧”。

直秀也知道全靠表忠心糊弄不了石川,但他也不想空白说白话,如今幕末大潮已起,马上要改天换地,这北地的立场也该嗮出来了:

“君达先生,您博学大才,《扶桑政记论》就出自您之手,这形式危机然后皇室亲政,史上可有记载?”

文兵卫听了后马上就严肃起来——这不严肃不行啊,公武合体是此时的正论,久世的遭遇也于此有关,这可是决定扶桑未来的大事!

但直秀这个问法比较奇怪,其中试探之意极其明显,就是在问“看好还是不看好”。

《扶桑政记论》是赖山阳遗作,他作为弟子整理面世的,可赖山阳是著名的尊王人士,难道直秀是想拉拢自家尊皇不成?

这白主松平家,家主茂敏是田安家的养子,娶的是当今公方样家茂的养女,从血亲上同时又是岛津家的女婿,可自身立场到底是哪边的呢?

田安家主德川庆赖,和井伊直弼交好、与尊王的齐昭一系对立,可如今齐昭一系的核心人物松平庆永,这位可是庆赖的血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如今突然和好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将军家茂娶了皇室公主,这公武合体是非进行不可了,但尊王也不能全无立场,难道是幕府起了警惕之心?

反倒是岛津家的立场比较清晰,据说四月已经入京都,齐彬一直以来都为齐昭一系摇旗呐喊,这尊王的帽子戴得稳稳的。

但问题是,去年岛津家主定茂与家茂的养女订亲,这养女又是田安庆赖的女儿。

因此兜兜转转,将军家茂、田安德川、白主松平和岛津齐彬,这四方的立场隐隐连在一起,其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石川文兵卫的头都大了一圈,他索性从结果往上推断:

如果直秀是替别人来说合的,期望先打后拉,将久世乃至阿部一系都拽上公武合体的大船,这样能不能说得通?

可文兵卫仔细一想就知道不可能,这家本月初的奏疏,其中一个“臣”字,暴出了朝廷和幕府的不一致,给公武合体泼了好大一盆凉水!

可这也不好说,如果是先抑后扬或者引蛇出洞怎么办?

先把反对的都引出来,然后一网打尽,这不是没可能啊。

而且面前这位崛殿一直狡猾的很,既是首位武力攘夷的英雄,又大力发展西洋产业,据说还在箱馆和洋人打的火热,谁也搞不清此人的立场。

隐隐之中,石川的额头已经见了汗,他知道,自己的逼问终于将事情推到了一个关键地步,他的回答将决定今天的商谈结果:

如果答对了,那前面的计策继续执行,说不定直秀还能再翻出几张底牌助力;

可如果说错了,这一切商定都得作废,弄不好两家就会翻脸——即使表面笑嘻嘻,但背后肯定是决裂了。

但石川对此一点也不后悔!

如果因为自己的缘故,导致本家落入别人的陷阱之中,那才是百死莫赎。

看石川挣扎,直秀一直笑着等待,这巧辞妙令很多,但真让人信服,纵横家没点本事可不行!

“皇室亲政,直秀你怎么看?”

石川文兵卫真想这么说,但他不能啊,这次他是上门求助的一方,要说诚意,那也得自己先拿出来。

果然,没有一件大事是简单的,文兵卫长叹一声,自己把立场揭开了:

“保元平治之乱(1159年)、南北朝之乱(1331年),哀鸿遍地、民不聊生,此前车之鉴而。”

但为了有余地,他赶紧有加了一句:

“神武之兴,思之神往,惜乎难以追记;大化改新(646年),与此时也颇有不同。”

成了!

有文兵卫这番说法,直秀就明了了阿部家的立场:

平治之乱(1159年)后,镰仓幕府(1192年—1333年)成立;南北朝之乱(1331年)后,有了室町幕府(1336年-1573年)。

这两场动~乱都是皇室向武家权臣发起挑战,结果大乱之后,反倒是更强的武家集团幕府出现。

而神武则是扶桑第一位皇帝,文兵卫说“难以追记”,就是表示牛皮吹的好但事迹不可靠;至于大化改新,倒是实打实皇室亲政,可“与此时也颇有不同”, 文兵卫也是委婉地表示“时移世易”,老黄历做不得准。

因此,最起码从石川文兵卫这边看,阿部家对公武合体没抱啥期待。

对此,直秀表示非常欣慰——当然了,在他原本的世界里,福山藩坚持到鸟羽伏见之战的时候,才向倒幕派臣服的。但如今阿部正弘没死,所以福山家的倾向,直秀还真不敢断言。

如今文兵卫表态,虽然不表示阿部也这么想,甚至不代表日后不会改变,但毕竟算是亮了立场,因此两家可以继续合作下去。

说起来,直秀真想说“见了鬼”:

利益受损或者怀才不遇,甚至对德川家大失所望,这倒幕都挺正常的,可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