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5进退维谷(2/3)

蛮部打起远战,大炮加鸟铳的组合,让土蛮部损失惨重。

就算付出代价冲到近前,以为可以凭借蒙古勇士的悍勇击败明军,但没想到这路明军近战也是不弱,最后白送了百十个首级给对方。

远战,还能带回袍泽尸体,近战那是只能丢在那里,即便抢回可以获得战死者半数身家可都没人敢去。

“台吉已经集结了四万大军,若是能得泰宁部两万兵马相助,吸引明军出关决战,我大蒙古就有必胜把握。”

土默特使者看速把亥犹豫不决,急忙劝说道。

听到六万蒙古大军和明军野战,速把亥倒是又有点动心。

草原上多久没有出现这么庞大的军队了,自从十年前阿勒坦归顺明国,做了那什么顺义王以后。

“明军可是有四五万人。”

不过,想到戚继光手下那些战车,速把亥依旧很担忧。

若是一战不能击溃明军,那就要面对那犹如刺猬般的车阵。

“六万对明军四五万,优势在我,速把亥首领难道还担心什么?”

说到这里,使者故意装出一副轻蔑的表情,想要刺激一下他。

“长岭山堡前,若不是明军固守长城,台吉早就命令攻城了。

如今想要吸引他们的办法,我军已经退到红土堡,此地距离明境不过百余里。

我军再次驻扎,必然让明人寝食难安。”

使者又说道:“至于是否真和明军交战,若是明军势大,我们撤退避其锋芒就是。

可若是敌军兵力不足,则我们可以骑兵突袭,就算明国派来援兵,我们也可以立马撤退。

我们蒙古人本就是马背上勇士,只要跨上战马,还怕区区明国军队。”

“不要说了。”

速把亥大手一挥,打断了使者的劝说。

“台吉驻军红土堡?”

速把亥追问道。

“是。”

使者急忙答道。

“进可攻退可守,位置倒是不错。”

速把亥评价一句,那里他知道,是个废弃土堡,原是明军建造,弃守大宁时完全放弃,就在泰宁部势力范围的边缘。

“我派人联系札萨克图汗,看他是个什么意思。

他有兵马三万余人,若是愿意率军助战,这样就有十万大军,十万打五万,把握最大。”

速把亥开口说道。

使者没想到速把亥打算再拉盟友进来,实际上土默特对札萨克图汗并不喜欢,因为早年札萨克图汗就曾多次违抗大汗阿勒坦的命令。

只不过札萨克图汗一直龟缩在辽东,阿勒坦不愿兴师远征才没理会他们。

札萨克图汗,其实就是蒙古察哈尔部族,明国称其为“土蛮”,其部族也被称为“土蛮部”。

虽然对札萨克图汗不满,但使者并没有表现出来,相反他还记得黄台吉吩咐他来到泰宁部时说的多,那就是尽可能多的从泰宁部要到人马,扩充兵马。

黄台吉信誓旦旦,要用优势兵力秋风扫落叶般击溃明军,然后杀进辽西走廊,彻底封闭辽东和关内的联系。

那以后,辽东明人和关内的交通,就被握在他们手里,所有的物资经过辽西走廊,他们蒙古人就可以尽收一份孝敬。

时间久了,辽东明人和关内联系减少以后,他们就可以图谋整个辽东。

那可是拥有几十万人口,已经被明人开发出来的土地。

只要能得到辽东出产的粮食,土默特人就不会再为粮食烦恼,自然也不需要继续臣服明人。

是的,所有蒙古人都清楚,大汗选择做顺义王,就是为了和明人做生意,获得草原上需要的物资。

没有这些物资,每到冬天,他们的日子会很难过。

而黄台吉的眼光无疑更加长远,大明国内很难打进去,就算打进去,明国也会从各地调集大军围攻,这样的态势下他们想要长久立足很难。

但是把目光锁定在辽西走廊就不同了,这里地势狭小,但却是辽东和关内联系的重要通道。

切断这里的联系,就能让明国逐渐失去对辽东的掌控。

过去,大汗只是围在长城边上打主意,抢也抢不到多少财物。

可现在黄台吉显然更胜一筹,他把视线落在辽东这片土地上,打算以此为根基发展蒙古部族。

“好,还请速把亥首领给札萨克图去信,让他带兵来助战,到时候突入明境所得财货按出兵分派。”

使者说分赃按照出动兵马数量,也是想刺激泰宁部。

速把亥只说泰宁有两万兵马,但实际上挤一挤,三万人还能凑出来的。

若是泰宁部和察哈尔都调集全部兵马和明军交战,不仅可以消耗他们的实力,还可以让明国人记住他们。

这对土默特人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儿。

至于分配的那点收获,在整个辽东面前,真算不得什么。

黄台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