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利益分配(2/3)

几岁,这时候眼珠子就咕噜噜直转。

“那也得百年时间,大量聚集人口才行,还得有英明的君主治理之下方可成事。”

魏广德点头道。

“那若是大明像故元那样.”

徐文璧开口,不过很快就结巴起来,没有继续说下去。

“缅甸,已经是大明能够统治的极限了,再远就只能采用类似分封的方式,给予海外总督更大的独断专行之权。

不过至少现阶段很难。”

魏广德犹豫了,最后还是说道。

成国公世子朱应桢这时候开口说道:“三位,还是说说松江府的事儿吧,海外那地方,谁愿意谁去,我可不愿意去。”

“对,还是说松江府之事,海外之事有圣上和阁老们操心,我们就不管了。”

徐文璧马上就说道。

他刚才也就是被魏广德描绘的场景吸引住了,毕竟这代表的是巨大的财富,所以才会一时想岔了。

真回过头来想想,放着大明花花世界不待跑那些地方去开荒,犯的着吗?

别一厢情愿就是到了大明,利用这个机会向外大肆扩张地盘,抢掠金银财宝。

实际上,巨大的付出能得到的回报非常有限。

以为看到西班牙在墨西哥,在南美挖掘到金山银山发达了,可想想后世的西班牙是个什么样子,多少应该能理解。

大明在这个时期根本犯不着去抢地盘,还是应该着眼国内,解决各种问题。

只要内功练出来了,等上百年,西方把世界开发的差不多了,直接武力抢夺。

别觉得不可思议,英国作为后发国家,不就是从西班牙人手里抢走大部分殖民地,菲律宾最后也是落到美国人手里。

只不过历史上那个时代的中国内政不修,也没有睁眼看世界,凭白错过了真正的大舞台。

西班牙人费心费力全球探险的成果,最后成全的是英国人。

“好了,我说说这次的打算,关系到你们勋贵的事儿,下来你们和其他人都商量下,自己斟酌怎么办。”

魏广德开口说话,一下子就把三人注意力吸引过来。

“我是这么考虑的,这次松江府第一次会发放一百五十张船引,比月港多发五十张。

其中三十张属于你们勋贵,不止是你们,还包括其他地方的勋贵,多多少少都要占点份子,大家都有银子赚才是正理。

毕竟,你们都是与国同休的,也需要这个进项。”

魏广德算是充分考虑了勋贵的需求,三十张船引,其价值已经非常之大了。

“另外京城各大衙门,也会分到三十张船引,用来安抚京官们,不能汤也喝不上一口吧。”

魏广德继续说道他对着一百多张船引的分配方案,“宗室也会得到三十张船引,不过要按照亲王府分配,由他们将其中利益分配到各自分支中去。

这九十张船引,应该会和商会合作的方式,每年收取固定或者浮动分红发放。

就比如你们勋贵的船引,可以由你们信得过的人去寻找商会协商、管理,各府分到股份,拿到分红就按份子分钱。

官员和宗室那份,也会如此进行,各大衙门都会占股,按股份分钱再发放京官补贴。”

“剩下的呢?”

张元功急忙问道。

魏广德大嘴一张就分掉九十张船引,可还有六十张没说怎么分。

魏广德看了眼张元功,这才缓缓说道:“两京十三省,包括辽东,都会分到一些,让他们的商人也可以参与其中。”

魏广德又不是真的想靠这条路子生财,虽然他确实靠这东西赚钱,但根本目的还是带动大明各地经济发展,最好促成一批资本的产生。

只有产生资本,他们才会去想赚更多银子,才会愿意投钱让匠人做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力发展。

如果单靠勋贵、宗室,他们只想有稳定收益,才不会考虑搞什么革新,赚更多的银子。

别人趟出来赚钱的新路子,他们倒是愿意利用权势去争夺。

让他们自己去搞,那就想多了。

但是这帮人,要是不给点甜头,他们虽然不能成事,但不代表不能坏事。

“对了,武清伯那边,你们别以为人家只是个勋戚就不放在眼里,还有固安伯陈景行,德平伯李铭、文思院副使王伟,他们也算在你们勋贵里。”

魏广德又一口气点出四个人,也都是当朝伯爵,只不过他们和徐文璧、张元功他们不同,他们是外戚。

武清伯李伟是李太后父亲,因此封伯爵,而固安伯陈景行,则是陈太后的父亲,这两位后面都站着内廷两位太后。

至于德平伯李铭,地位稍差点,但他是已故隆庆皇帝正妃孝懿李皇后的生父,小皇帝朱翊钧都得恭敬的存在。

裕王朱载坖登基称帝后,依旧按规矩封其为德平伯,追封李氏为皇后。

当然,要说关系亲近,肯定还是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