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2/3)
本行,论起与商民打交道实在鲁莽。”>
他一条条掰着手指往下说:>
“眼下酷暑大旱,粮食本就不足,有银子都买不到粮食草料,康家已经在凑银了,他却把买主儿和卖主儿一起抓了,这下银子去哪里找?连审带判,要真是坐实了罪名,这得报到刑部去批,又得报到大理寺待勘,批文回来最快也要半年,然后抄家,家产发送官卖,就算一切顺利都换成了银子,也要解到户部去,再由户部分派发用,或用作军饷,或用作民生。”>
他看着乔致庸,“乔东家,你说说看,这一趟下来要多长时间?”>
“以官场积习,办得快也要大半年,那些部里的积年老吏故意拖上一拖,没有一年别想办成。”>
着啊,你说僧王劳军靡饷,就这么不发兵,能再耗一年?朝廷也不会答应啊,他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
古平原眼前一亮,“大人分析得透彻,既然这样,为何不上个条陈,请僧王不要……”>
“慢、慢、慢!”臬台连连摆手,“我有几个脑袋,敢捻僧王的虎须?不过是说说罢了。我掌管一省的刑狱,这些兵大爷不走,日日在城中惹事犯案,民怨沸腾已然日久,但愿不要出什么事才好。”>
古、乔二人被差役引入大牢,古平原迎头看见一个人从里面不紧不慢走出来。>
“古掌柜,你运气可真好,原本是坐监的,却能反过来探监。”那人见了古平原,眼中波光一闪,不等他回话,又对乔致庸说,“乔东家,久仰了。”>
“苏公子,你来这儿是……”古平原上下打量着她。>
“同行嘛,来帮着出出主意。”苏紫轩并不多寒暄,一笑而别。>
“嘿,我没见过这么漂亮的人物。他是谁?”乔致庸看着苏紫轩的背影。>
“姓苏,我也不知道来历。”>
客人一哄而散,门外待客的几个伙计都吓傻了。自从僧王的马队进了城,一听到蹄声,没有人不害怕。就见一员武将飞身下马,大步走来,马靴上的铁刺当当直响。这人身材魁梧,锅底黑的脸膛,一张长长的驴脸,目露凶光,一看就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
啊……”古平原正在出神,忽然一声尖厉的惨叫从不远处的街市传来,紧接着接二连三同样凄惨绝望的哭嚎声此起彼伏,大太阳下把人惊出了一身冷汗。>
大街上已经有不少人往声音的来处奔去,古平原也快步赶了过去。等到了近前一看,依旧还是那些商人的家眷,她们已经绕着古城墙走了一圈,个个困顿不堪,也不知为了什么,却如入了魔一样,披头散发地大声哀号,声音凄厉无比,听得人直想捂住耳朵。>
“这是怎么了?”古平原揪住旁边一个沽酒的汉子,急切地问。>
路已绝,能不哭嘛!”>
“你再往前看看。”那汉子又一指前面的一家小票号,“那家掌柜的也是刚得知消息,趁人不备就上了吊,正往外抬尸首呢。”>
“这又是为何?”古平原又惊又怔。>
“他的钱都放给了这些商人,如今吃了倒账,除了一死也没别的路走了。你瞅着吧,再过几天,这满大街都得是出殡的队伍。”>
方才严仙儿说了两句晦涩难明的话,他本来不解其意,可是到了臬司衙门后,臬台大人一番言语却把严仙儿的哑谜打破了。古平原这时候心里透亮得像一条山间小涧,清澈见底。自打到了西安,他觉得自己始终是在一团云雾中撞来撞去,如今终于云开雾散,对于眼前这个局势应该如何去解,心里明镜一般。>
可问题是,解药在山里,山路上有老虎,要采药就要冒生命危险。>
自然是僧格林沁。进了黑水沼,运气好还能出得来,可是惹了僧格林沁,必定有死无生!>
“非捅一捅马蜂窝不可了。”古平原把自己锁在客栈房间里,一个人都不见,王炽在外面把门拍得山响,他只当没听见,从郊外回来的常玉儿也来叫过他两次,他还是不理。>
他把整件事在心里翻来覆去想了大半天,嘴里不停念叨着“移去刀兵,其利必多”,“利从禾上来”。常玉儿把耳朵贴在门缝上,仔细地听,听完了迷惑地问王炽,“他在念什么?”王炽一脸倦容,无奈地摇了摇头,心想,跟着这个疯子朝奉出门,果然不吉利,生意没做成也就算了,只望他不要再发疯搞出什么事来。>
二人直等到天色黑透,已经打了定更,这才听到开门的响声。>
“古大哥。”常玉儿担心地迎上去,古平原冲她笑笑,举步就要往外走。>
“古掌柜,你去哪儿?”王炽跟上一步。>
“救人,不,是做生意。”古平原想了想,重又说,“是做一桩救人的生意。”>
王炽神色不豫,有些不耐烦地说,“咱们赶紧回>
“你再说一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