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离家出走(1/3)
萧瑾瑶心下一激灵,下意识喃喃自语:“……等等,这禛王又是什么鬼?!”便见她跟一口吞了个生鸡蛋似的,满脸地铁老爷爷看手机。>
这个禛王……咋,咋听着这么耳熟?>
是她想得那个禛王吧?病秧子贺元阑?>
定睛再看,好像是的吧……>
萧瑾瑶尴尬一笑,感觉像是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哎哟我的老天爷!>
再往下看,更不得了!自己竟然一气之下脑回路这么清奇!>
话本里女子不愿嫁人便想逃婚,她这不想嫁人了……干脆就想杀人?>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擦牛蛙!>
萧瑾瑶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自己带着满脸醉意做出了这么个荒唐的决定,而后说干就干,执行力极强,很莽撞地赶了三天三夜路,在旗峰山下遇见一个老伯。>
又很不幸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这么闯上了山,坠下了崖,后面昏迷之后,醒来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莺娘姐姐”!>
我靠!合着这事儿是这样啊!>
萧瑾瑶可算是弄清楚事情原委了!简直惊掉了下巴!这是个多么美丽的误会呀!>
再一品过味儿来,诶,不对!>
她明明记得小虎他们当时说过自己是在核桃树下摔下来的,如今一看她这明明是坠崖啊……>
萧瑾瑶后知后觉地眨巴了下眼,除非……姑姑是故意的。>
如今可以断定姑姑化名莺娘,在这山中住了五年多,温大哥一直照料着她,直到他身患重病,姑姑知晓他心悦自己,生前让他如愿,嫁他为妻,而后便成了众人口中的小寡妇。>
一直在这山中住着,没有回北齐,是不是觉得北齐也容不下这个孩子,南梁也容不下这个孩子,只好待着这里守着小虎。结果一场意外,自己坠了下来,怕就是那时姑姑先发现了自己,同自己换了衣服,醒来她是莺娘,姑姑成了自己……>
萧瑾瑶慌乱地整理着思路,这信息量太大了!越想越发惊讶。>
所以肃王和淮王一直挂念着的姑姑还活着,将自己错认成了姑姑。姑姑的初恋乃是淮王,联姻路上又同这肃王有了牵扯,最后嫁给南梁太子殿下,在太子生辰当日假借走水将他暗杀,而后淮王收留了她,知晓她有了身孕,将她囚在那所小金屋里……那后来又是怎么跑去旗峰山上的?>
陈伯说过是温大哥捡到了她,而她好像……也是坠崖?>
萧瑾瑶有个大胆的猜测,会不会是姑姑期间从这淮王府上逃了出来,回北齐路上同自己一样,稀里糊涂也上了个旗峰山上那条鬼打墙的路,于是就也坠了崖?>
一时间接受的信息量太大,萧瑾瑶脑子里姑姑和自己的记忆来回倒,想着自己也是好笑,分明是过来杀人的,结果还把人给救了,姑姑分明是想逃离淮王府的,结果自己又亲自踏了进来。>
这阴差阳错整得,愁人!>
->
萧瑾瑶一时间接受的信息量太大,足足睡了一天一夜方才醒来。>
于是也错过了最精彩的一幕,谢丞相竟然自己去寻梁帝认罪了!>
他乃两朝老臣,先帝曾赐他丹书铁券,老丞相思来想去一夜,还是决定认栽。与其被人拿捏着捅出来,不如自去分说个清楚,还能罪减一等。>
二人在御书房商谈到直至深夜,期间过程内容众人不得而知,只知道再出来时谢丞相非但没有被问罪抄家反而还给带出了一道圣旨,上书他大义奉国,慷慨无私八个大字。>
至于这大字是用几百万石粮食换来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打一回去他就病倒了,同样病倒的还有一人,端王贺元彰。>
不知是气得还是自己个没脸,反正上书自请在府上养病,梁帝批了。>
至此,三足鼎立成了双雄争霸,朝臣们表面上一片和谐,私底下的暗潮汹涌更加明显。>
贺元琅明察秋毫及时发现这进出商队异常,该记一功,若非他将这丞相给逼得跳脚了,梁帝也不能从中敲下他这么个大杠,于是梁帝一喜之下功过相抵,先前那倒卖火药一事的那点怨气便就烟消云散,肃王便又从冷板凳上摇身一变,重新又成了梁帝眼中的好大儿。>
所以,闹这一出,自己是捞着什么好了?>
给别人做嫁衣,这滋味谁体会谁知道!>
萧瑾瑶暗自将贺元琅的名字在心里画上个血淋淋的大叉叉。>
当然,祸不单行,愁事又何止这一桩?>
萧瑾瑶打从醒来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便就是小崽子。昏迷前一日才捅破了窗户纸,知晓了小崽子的亲儿子身份,想想当时还挺自责,一听到这孩子被端王给绑走了,自己险些就直接发疯了。>
如今这记忆恢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