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三国赵范30(2/3)
所以黄忠才处于下风。
看出了名堂,涂山就开始盘算取胜的方式了。
就这么贸然冲上去,以二战一,取胜不难,难的是杀敌。
涂山悄悄到别处找了些烂菜叶过来,瞧准那个曹兵的步伐,将烂菜叶子丢出。
不是直接打击,而是丢到曹兵即将踩站的位置。
第一次没丢准,还好,曹兵一点没察觉。
第二次准了。曹后踩站之后,就是一滑。
黄忠借势发力,迅速抢占上风。曹兵则咬牙抵挡,想要挽回颓势。
这个时候,涂山才悄然摸了出去,突出一刀,像剑那样,刺穿了曹兵的肚腹。
黄忠再补上两刀,彻底了断了那个曹兵的性命。
黄忠杀人的利索劲,永远高于涂山。
将走,涂山又返身,取了那个曹兵的宝剑和剑鞘。
出城途中,黄忠一再向涂山表示感谢。
出城之后,涂山的迷药发作,只能让黄忠挽扶着,赶到捆马的地方。
好不容易回去了,取箭头都费了很大的劲。
七八天之后,涂山才慢慢恢复了一些。
这段时间,四千马兵对东郡濮阳以东的部分,进行了反复的扫荡。一望可知,今年基本没有收成。当地的百姓,要么逃往豫州,要么逃往冀州,还有个别的,逃往徐州。
涂山基本恢复之后,问了一下,知道黄忠的情况比自己要好,便放了心。
洗漱清洁用食之后,召集了众将,商议随后的行动。
众将对于涂山、黄忠上次在濮阳吃的亏表示非常气愤,纷纷想要报仇。
蒋钦提问:“上次两处陷阱,一边是迷烟,一边是高手。假使曹军迷烟和高手很多,两边都用迷烟,两边外面都有高手,相信赵黄两位将军多半回不来了吧?”
徐晃问:“你什么意思?为曹军喝彩?”
“我是通过结果,倒推原因,”蒋钦说,“原因就是,曹军只能布置一处迷烟,并且也只有那么一个高手。”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徐晃问。
“哦对了,”涂山插言,“上次好像带了把好剑回来……”不知怎的,找不着了?
张绣道:“剑在末将这儿。神兵难得,这几天我们在轮渡把玩。”
“给我看一眼。”涂山说。
接过宝剑,拔出,仔细观瞧,最后在剑把上看到“青虹”二字。涂山这才知道,曹军的那个高手,是夏侯恩。另外也惊讶,没想到不怎么出名的夏侯恩,居然是个高手。
其实稍稍多想一些,也能明白。如果夏侯恩不是高手,为什么曹操让他背剑呢?另外,曹操可是有两把剑的,一把青虹,另一把是倚天。有什么必要打造两把剑?只能是一把曹操用,另一把则是夏侯恩自用。
至于护卫统领典韦,以及后面的许褚,则跟夏侯恩不属于同一种类型。典韦许褚才是武将,这二人步战特强,同时也能马战。但夏侯恩不是,夏侯恩只精于步战。但夏侯恩也有过人之处,他会一点轻功。
这种会一点轻功的步战高手,最称手的兵器,就是剑。所以,应该是夏侯恩先有剑。投靠曹操之后,又为曹操打造了另一把剑。
曹操本不精于剑术,马战倒可以来几下,步战不怎么行。因此,曹操并不看重宝剑。名义上收了剑,是为了体谅部下。收剑但却不取,寄存于夏侯恩那儿。于是就成了夏侯恩专业背剑的故事。
事实上怎么可能呢?关羽刀重,为了减轻坐骑的负担,可以让人来扛。宝剑又能有多重?
夏侯恩,如果步战能力强过典韦许褚,必定跟随曹操,做侍卫队长。事实亲卫队长先是典韦后是许褚。如果夏侯恩带领一小队江湖高手,可以组成个战阵什么的,那么,亲卫统领一职就在囊中。事实却是曹纯担任此职。
那么,夏侯恩没什么本领吗?如果是,为什么总是提到他?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他的个人侦察能力特别强。他会一点轻功提纵之术。
当然,涂山确定手中宝剑乃是青虹剑之后,也就等于确定了夏侯恩的死讯。从此三国舞台上,再也没有这号人了。
涂山走神的这段时间,众将仍在商议。
涂山回过神来,听了一会儿,发觉众将倾向于再一次发动奇袭,并且他们还跃跃欲试,想要参加。
涂山就问:“大伙设想一下,假设我们突然占据了城墙的一段,能守多久。”
突然占领城墙的一段,是能够办到的。
涂山黄忠二人,跃上城墙,不过三五秒钟的事。守军士兵一个疏忽,两人就上城墙了。
尔后,两人往两边杀开,很快就能开辟出一段长度。这个时候,等在城外的荆南士兵则可以架起云梯,轻松无损地攀上城墙。
但,这样做有意义吗?
一般攻城战里,这样的行动很有意义。那是因为,攻方士兵多于守方士兵。
如今,攻方四千,守方十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