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三国赵范27(2/3)
是像以前的韩馥那样,只是一种名义上的占领。
袁谭占领青州之后,对青州的控制力并不强,青州各地,也没上缴什么税收。
但不管怎么说,袁谭都立下了开疆辟土的战功。
在涂山做任务的这个世界,袁谭在哪儿呢?勃海。
青州的事,被曹操抢先了一步。
袁绍都接到曹操经过平原郡运输物资的消息,袁谭接到消息的时候自然更早。
接到消息更早,也就想得更多。
想得更多的结果就是,袁谭还侦察到了著县、东朝阳县,以及临淄的情况。
当然,济南、泰山、琅琊的情况,袁谭并不知道。
三国,诸侯争霸期间,袁绍的势力最强。其强,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袁绍本人,履历十分光彩,对世家,有极强的吸引力。二是将广,文武两途,依附人才极多。三是兵多,同样穷兵黩武,河北壮丁的战力,都要比别处强些。
如今,袁绍正在与公孙瓒交战。勃海郡和清河国,都属于冀州的后方。
就是这样的后方,其兵将配置,都十分的唬人。
清河国,国相(即太守)审荣,除政务需要之外,能够参与军事的文官尚有韩珩、张津、袁买、张四人;郡尉冯礼,武将郭援、孟岱、夏昭、王摩,也是四人。
勃海郡,太守胡昭,同样有四名参军文官:令狐邵、韩范、阎柔、陶升。郡尉何茂,武将邓升、高翔、陶升、牵招。
当然,勃海郡的最上面,还有个袁谭。
袁绍下令,信使乃是逢纪。因为这个命令,逢纪将会在袁谭手下呆很长一段时间。
看了勃海清河的人员配置,再看著县和东朝阳县,表面上,除士兵人数之外,双方大致相当。但实际上,勃海清河属于后方,而著县和东朝阳县则属于前线。大后方的配置,跟前线相当,足以证明袁绍的底蕴。
由于最东边,还有个乐陵国,所以勃海郡的兵,集中在东安陵一带。
因为有袁谭在,故此,这回两郡出兵的总指挥,就是袁谭。
派人飞马传信给清河审荣,让其率兵到平原等候。这个平原,指平原郡治所在地。就在平原县的附近。
两军会合,众将聚集,商议了一下行动方案。
关于袁绍的命令,由于有信使逢纪在场,所以,众人倒也能够吃准精神。
核心精神就是,针对曹操。
不要求直接打击到曹操,但必须确保,要切断曹操的运输线。
而就著县、东朝阳县的荆州军队,众人也进行了讨论。
原先就奇怪,为何曹操运输物资,会走到平原境内。在得知荆州军队的动态之后,就释疑了。
如此粗略看上去,似乎袁军与荆州军队的目的一致。
但各为其主,并且又没有签订盟约,所以,完全不需要考虑荆州军队的利益。
最后决定,由清河军队先行进攻著县。
勃海军队,则等候在一侧,等东朝阳县的援军出来,再予以痛击。
在没有大山大川的华北平原,大军想玩潜伏,还真是不易。
潜伏的时间短,有成片的树林可以遮挡,再加上别人没想到,所以也没什么问题。
但,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进攻著县的清河军队有十万,袁谭的军队,则多至二十万。
袁谭拔了十万,跟随清河军队,一起进攻著县。剩下十万,则进行潜伏。
十万人潜伏,得占多大地方啊。
既然要潜伏,那么,那块地方就会被定为禁区。敌军探马稍一接近,就会放箭射杀。
能全杀了吗?当然不能。探马哨骑,又不是一窝蜂地走在一起,总是一个个远远地吊着。前面出了事,后面的就会转身。
转身回去,一报告,上面就会知道,哪里哪里,变成了禁区。
然后,派人到河流的下游,以及季风的下风处,进行侦察。
下风处有饮烟,有做吃食的味道飘过,下游处还有人蓄粪便等等。
通过那些迹象,进行推算,大致就能得知潜伏部队的基本情况。
所以,潜伏的时间长了,肯定会暴露。
涂山在了解到袁谭的军队安排之后,猜测袁谭就只是试探性、一般性的进攻,不会发动决战(不顾士兵伤亡的战斗),就给东朝阳县发了信,让其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著县那边的战备物资,肯定会消耗。这方面,会有文记录,并会提前提醒。只不过,这会儿,还早得很。
涂山希望的是曹操来攻,结果来的是袁绍。
狠狠打击著县、东朝阳县外的袁绍的军队,对袁绍也造不成伤筋动骨的伤害。
而对于截断曹操的运输线,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所以,涂山决定,就这么,让两县不紧不慢的打着玩吧。
但,眼下涂山有空,黄忠、张绣、太史慈、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