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演倒计时(四)(2/2)

十号人需要养活,此次来金陵便是和一些不法书商讨个说法。”李渔言语中夹杂着气愤之意。

“凭借先生之才,随便一些词曲,文章都能卖个好价钱,天下这么多不法书商,先生能交涉的过来?”

“但是.....老夫实在气不过。”

“晚辈愚见,有人私刻翻印先生文章,晚辈倒认为是好事,证明先生作品深受欢迎和喜爱。自古文人雅士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诗词文章能够流传后世,受后世人所传颂,从而流传千古。钱财再多无非死后化作尘土,虚影浮梦而已。越多人翻印证明先生的作品会被更多人知道,那先生流传千古的几率岂不是更大,所以先生何必如此耿耿于怀。”

“江公子此话倒是解了老夫多年的心结,说说方才的不情之请吧。”

“先生也不要曲解晚辈的意思,维护自己作品的书权当然重要,晚辈只是希望先生不要太过执着,促成心病,恐怕会侵扰先生创作的雅兴。”

江陵秋站起身子,拱手拜道:“晚辈知道先生在戏曲方面造诣颇深,还请先生帮晚辈主持不久后的赈灾义演之事,还请先生不必吝啬多准备些作品为这次赈灾义演更加出彩。”

李渔搀扶起江陵秋,笑道:“依江公子所言,老夫岂不是占了大便宜,有些戏曲名家,名妓等等为了这次义演都是不收任何钱财,听说有的还花重金前来,况且此事乃利国利民之善事,既然又江公子邀请,老夫怎能再袖手旁观。”

“那晚辈谢过先生了,此事就全权交予先生负责,想必以先生的戏曲,词曲来助阵赈演义演,当天是何等奇妙风景,晚辈万分期待。如需帮助,先生尽管直言。”

“不敢,不敢,老夫自当尽心尽力。”

“那晚辈先行告辞,先生留步。”

李渔把江陵秋送到府外,江陵秋倒忘了一件事情,连忙问道:“先生是否写过(金瓶梅词话)”?

李渔神情一怔,脸上浮现出尴尬的表情,随后变的自然起来,说道:“江公子的问题,老夫无法回答你,老夫只能告诉你,有些人为何写些作品,并非用其真名,另起署名流传后世?江公子是个聪明人,不用老夫挑明。”

江陵秋本想知道兰陵笑笑生的真人到底是谁,几百年后都还在议论纷纷,李渔此言说明即使他不是作者,也可能知道作者是谁。碍于封建社会思想的保守,这本千古奇书虽然在明间广为流传,毕竟不是能登大雅之堂之物,而在大清朝也是被列入**之类,想必闲暇之余肯定出自于哪位名家之手,但又碍于脸面,所以没人敢认领此书的作者罢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