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霉粮(2/3)

早作打算,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姚波放下手中的茶杯后说道。

“你先去粮仓预支一千石粮食,再派人到市场上抓紧采购,粮食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马虎。”李逸听完很是上心,要知道现在灾民情绪还算稳定,无非是有一顿饱饭吃,如果粮食没了肯定会闹出大乱子。

“属下明白,不过属下还有一事不知该不该说。”姚波说到此处甚是犹豫。

“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李逸见姚波神态犹豫不定,定声说道。

“大人早就发过话,灾民的粮食可以先到粮仓预支,我昨日找到仓使谢宏宇向他询问预支粮食的事情,可谢宏宇连番推脱就是不肯借粮,我猜这其中可能有什么状况。”姚波昨日晚上找到谢宏宇商量借粮的事情,可没想到谢宏宇掏出一封银子塞到姚波手里,并要他到别处借粮,姚波感觉事有蹊跷不敢向李逸隐瞒。

“不借?”

李逸听完也感觉意外,大明朝每个县都建有粮仓,除了调节粮价以防谷贱伤农的作用外,还要以备不时之需,若百姓碰上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向官仓贷粮,秋收后加上利息一起还到官仓便可,若是碰上大荒之年,官府有责任开仓放粮。当然这仅限于对当地百姓而言,城外的灾民并不包含在内,如果不是朝廷下令减免了一部分税银,各地的县衙根本不会掏出粮食来养活这些灾民。

按道理来说官仓之内所藏粮食不下万石,借个一两千石根本没有问题,如今这谢宏宇如此推脱,除了抗命不遵外那就是剩下另一个解释,官仓内根本没有多少粮食。想到这里李逸也是一身冷汗,若是官仓只剩下一个空壳,那这城内数万百姓怎么办?

“叫先生过来,就说有要事相商。”李逸知道事情重大赶紧吩咐人把吴为叫来商议此事。

“先生,你怎么看?”李逸把事情经过说了一边之后对吴为问道。

“官仓之内肯定有猫腻,当务之急是把事情查清楚,然后我们再作打算。”吴为思索片刻之后说道。

李逸也知道现在只能等明日检查之后再做打算。

第二日吃过早饭之后李逸回屋换了一身常服,许忠后登上早已等候多时的官轿直奔城南官仓而去,李逸不想大张旗鼓故而今日也就不用带齐装备,旗牌和仪仗统统不用,只是许忠骑着一匹枣红马领着几个衙役在前面带路,而李逸乘轿在后面跟着,一路上倒也不怎么打眼,街道两旁的百姓也不用回避。要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规定商人不得穿戴丝绸乘坐轿子,所以那时候街上可找不到几辆轿子,但明朝末年这些祖宗法纪早已不知所踪,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街上轿子的数量与后世的小轿车有的一比,如果带齐装备那整条街上的生意都不用做了。

衙门内的轿夫很是专业,李逸坐在轿子内丝毫不感觉颠簸,只是略感气闷毕竟轿子的空间有限,比不上后世的汽车来的宽敞。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据传闻当年张居正有一辆六十四人抬的超级大轿子,轿内可以办公洗漱甚至睡觉,那轿子可能与后世的劳斯莱斯有的一比,而且是限量版的。

片刻之后李逸来到位于城南的官仓,那仓使谢宏宇听闻今日知县大人要来官仓视察,早就在门口等候多时,李逸叫其他人在门外候着,只带了吴为和许忠进到仓内。

谢宏宇矮小精瘦,脸色焦黄,唇下几缕胡须跟那鼠须一般模样,蒙城县的百姓经常背地里嘲笑他为仓鼠,实在是与那老鼠颇有几分相象,不过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讥他中饱私囊,实为偷粮的硕鼠,要知道仓使一职虽然官微职卑,乃是一等一的肥差,仓内所藏粮食不下万石,随便捞一点就够普通人吃喝一辈子了。

“大人,这是上好的雨前龙井,请慢用。”谢宏宇把李逸迎到后堂之后,亲自给李逸端上茶水。

谢宏宇此刻看到李逸前来也是心中惴惴不安,以前光顾着给吴仁建烧香忘了李逸才是蒙城县的正印官,如今吴仁建的人头还在城门口挂着,而李逸则端坐在自己面前,一想到这里谢宏宇心里那个恨啊,可事情既然已经出了,只能好好巴结面前的李逸,争取度过眼前的这道难关。

“本官今日过来就是想了解一下官仓的状况,你是这里负责人,把这里情况介绍一下吧。”李逸喝过茶水之后说道。

“本仓有甲乙丙丁戊己六个库,每个粮库所存粮食差不多两千五百石,甲乙两个库是新粮,丙丁戊三个库是存粮,最后的己字库则是要处理的霉粮和旧粮,大人你看,这是账册。”谢宏宇说着把一叠厚厚的账册递到李逸桌前。

李逸随意翻了一下桌上的账册,如此一大堆账册真要细细查看还需费一番功夫,大概了解一下后对谢宏宇说道:“去库里面看看。”

“好”谢宏宇领命后拿起钥匙,领着李逸穿过隔墙来到甲字号仓库外面。

在数人的帮助下,谢宏宇打开了厚重的仓库大门,李逸进到库内只见满眼都是金灿灿的的稻谷,李逸走到跟前抓起一把后摊在手里一看,只见谷粒颗颗饱满放一粒在嘴里嗑了一下,谷壳炸开之后露出乳白色的米粒,是上等的江南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