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山庄之内,山庄之外(1/3)

第二天早上,寒意开始折人。清冷的早晨带着点这个时候特有的凉,刮来一阵阵直透心里的风。穆恒二人醒来时,街上喧闹声已经响起。

一见面,闻龙开始抱怨,“穆恒,昨晚酒喝得不够尽兴啊。”

“喝几杯就够了,哪里非要喝几壶了。”昨晚穆恒终究是没能抗住闻龙的死缠烂打,陪着这个酒鬼喝了些酒,说是围炉夜话,饮月赋闲。

“待得事了,酒可不能少喝了。”

待得事了!

“那是自然。”穆恒的语气莫名。

按照与董华烛的约定,穆恒与闻龙今日将会赴约前往晴空山庄。二人在酒楼中吃着早饭,等待着董华烛的到来。

而此时,千里之外,有人乘舟于江,携美眷而来。有人骑驴载歌,踏山而至;有人使笑声先行,凭虚御风。似三股洪流,齐齐朝向杭州。

千里之内,有一人走入了杭州城。相貌寻常,两鬓夹着几丝白发,是那种放在人群中间不会有一点点显眼的。不过这个人也曾在江湖上引起过波澜,只因为,他曾与董晴空战成平手。

依稀记得当年董晴空还未自困于山庄,武功已经难寻敌手。同样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与董晴空大战于西湖之上。湖上,莲花万朵,莲叶接天。烟波上的两青衣,器宇轩昂,一招一式尽得名士风流。无数的目光落在二人身上,那目光中尽是对于江湖的向往。那二人脚踏绿莲,身似鸿雁直上九天,自空中而来的打斗,卷起狂风。二人交手,各算尽对方后手,令人眼花缭乱。二人皆不曾使用兵器,但那一战的余波却碎却翠云千叠。湖畔之上传来阵阵惊呼,“真豪侠,当如是。”这一战没有结果!

当所有人都以为江湖上会再现一位执牛耳者时,那人却消失在江湖上,从此再无半点消息。这个人叫云万里,一个不认为自己是江湖人的人。

董晴空走出院子,瞭望天上,无悲无喜。

云万里的脸上瞧不出半点时隔多年再入杭州的欷歔与感慨。信步走在街上,成群成群的江湖“后辈”们从他身边走过,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人能到他的认可,得到传功的机遇。一切似乎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不同。他披着一件单薄的裘衣。在他的不远处,一个小乞丐蜷缩在角落里,她像是仿佛被世界忘记了,孤孤单单。云万里递上了两个热包子。小乞丐看见了一双慈祥的眼睛,颤巍巍接过包子,却只拿了一个。她拿着包子,却不吃,只是看着云万里。

云万里笑了笑,说道,“那好,我也吃。”

小乞丐终于也吃了起来。吃着吃着,眼泪就落了下来,落在包子上,成了糊。

“以后你就做我的徒弟吧。”

“徒弟?”

“你叫什么?”

“我……我没有名字。”

“我叫云万里,你就叫云千珠可好?”

“云千珠?”

“来,跟我走。”云万里伸出手,但小乞丐却缩了一下。他什么也没做,将手伸在空中,慈祥地看着她。云千珠终于还是牵住了大手。

太阳已经升起,董华烛来到恩人面前。

“两位恩公,我来了。”董华烛语气轻快。

“董姑娘,还是叫我们名字吧。‘恩公’听着,实在是,太拧巴了。”闻龙说道。

“正是。”

“那行,但是我还不知道你俩叫什么呢?”

“穆恒。”

“某家是秋山翁闻龙。”

自穆恒与闻龙熟了以后,听到他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号,实在感到了一丝尴尬。

“我叫董华烛,你们叫我华烛就好了,这是絮儿。”

“见过两位大侠。”

“穆恒,你武功那么高是跟谁学的?”华烛问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家师说过,不能泄露他的名讳,华烛姑娘见谅。”

“别左一个姑娘右一个姑娘,穆恒,你怎么扭扭捏捏的。”

“这你可算说对了,我这兄弟就是这个样,我这心里急得很。”闻龙这话意有所指,但华烛并没有听出弦外之音。而穆恒并没有反驳的意思。

“闻龙,看你的样子好像经常在江湖上行走啊,怎么样,江湖里是不是有好多好玩的事?”

“你这样的大小姐就是爱乱想,闯江湖的都是过着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哪有什么好玩不好玩。不过,我最开心的是在这样的漂泊中能够结识到真正的朋友,真正的知己。这于我而言,这世间就算没白走一趟。”

华烛并没有因为闻龙的前半句而生气,她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虽然对江湖有种好奇的憧憬,但她心里其实也明白闻龙批评地没错。再者,他能感受到闻龙话语中的真诚,不带任何功利目的。

一路上,华烛又问了好些问题,都是闻龙在答。

“穆恒,你怎么不说话。”

“哦,我在听你们讲话。”

“他就是太闷了,习惯了就好。”

穆恒心思却不在此,刚刚的远远一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