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震惊众人的结果(1/2)
小护士一针进去,摇摇头,这人看着年轻,血管弹性却和七十岁的人差不多了。
把病人和血液样本交给负责引导的小护士送到飞船上。柳橙热情地引导着患者进入影像室。
基础影像学大家都学过。成像原理也都知道,但是因为检验设备越来越先进,看到的病症越来越清晰,尤其是有了虚拟成像技术后,医生很多时候可以无脑诊断。在切口位置和大小的判断上即便是新手医生也不会出错。
柳橙是血液科医生,而血液疾病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对体液的检查来发现问题而不能够像其他外科手术一样,有固定的位置和直观的受损创面。
核对了一下患者的名字和年龄后,确认病人摘除了身上所有含有金属的物质。柳橙让患者躺到了操作平台上。
气密铅门关闭。透过铅华玻璃,可以看到病人一动不动的躺在里面。
第一次接触这种大型器械让他有种小男孩得到了一个很酷的玩具的感觉。他缓慢的操作着面板,感觉自己的手心有些湿润。在白大褂两侧擦了擦,再一次用朝圣的心情开起了机器。
当病人整体情况缓缓浮现的时候。柳橙的嘴巴慢慢睁大并露出了蜜汁微笑。
“哇。”
就好像很多人在第一次之前都有过观摩求学的经验。甚至可能对着自己的身体研究了许多次。但是当主角是自己的时候,那种小激动,小骄傲,小羞涩,小不知所措。总之五味陈杂不可描述。
可是当所有细节全部扫描完毕,柳橙的的牙齿开始颤抖了。他环顾了一下发现姬菲并不存在。
“我靠,这这简直。”
柳橙又去查看机器,看看自己是不是操作错误或者机器哪里出了问题。
这台机器和他们在陆总的是同一个牌子。看系列好像应该是五年前的款式。这几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错误呈像的新闻。
他让患者下来,再次核对了一下年龄和姓名,找不到任何有问题的地方,算了,自己只是个小住院医。看不出来也没什么奇怪的。
看着开始排起队伍的等待做检查的患者,柳橙决定再做一个看看,是不是同样的情况。
结果虽然病变有所不同,但是数量依然惊人。
柳橙只好硬着头皮再一次把结果输入到档案里。
希望老教授不会跳起来骂人。当然很有可能他们根本就跳不起来。
出乎柳橙意料的是,当李主任看到回来的结果的时候他真的跳了起来,脚离地零点五厘米的样子。但是确实离地了。
“老张老刘,过来掌一眼。”
李主任把档案看了两遍,甚至还走到光幕的后面看了一下。
“哎呀,老李你是不是老了,”
嘴上打趣着,张光年和刘相久却立即起身走了过去。
医生是个骄傲的群体,可这份职业的容错率是零因为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曾经有人说治疗方案没有最好的,只能做最完全的准备。
两人看了下丘晓的结果,想了想。
“做个触诊吧!”张光年提议道。
当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崛起后,人类的很多判断都被舍弃了。因为机器不会主观的判断事情,永远都是冰冷而直接。
因为是老大夫,所以他们一直保留着触诊的习惯与技能。这个时候与其去怀疑机器是不是出了问题,不如亲自检查一下。
“右下肺呼吸音低,左肺有湿啰音。”(注1)
“舒张期奔马律”
“心脏增大,肺水肿,双肺多发肺大疱,两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双侧胸腔积液,肾脏,肾脏无明显病变,怀疑是淋巴瘤引起的肾脏损伤。免疫的老涂呢!把他找来看下。
“老涂在地球呢!”
“哦,对,忘了。咱们没有免疫科的人来是吗?”
“是继续吧!”
“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肺动脉增宽,心包积液。前降支第一对角支(d1)近段管状狭窄约50%。右冠状动脉后降支(da)近段局限狭窄8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要查个et,再查个彩超。”
“入院吧!”
病人需要更详细有针对性的检查,而且病情多的不是单独一个科室可以独立解决。
“老于,老于,入院手续办一下。”李主任喊道。现在这边流程没有建立起来,有什么问题只能找于浩然了。
“怎么办入院手续,住院部都没有。”于浩然翻了个白眼。
“还有三个多小时于河川就到了。等他到了再安排吧。我们先继续看患者。”
众人无法,条件受限,也只能这样了。
由于病人太多且情况复杂。大家把病人按照年龄来划分。一般20岁以内的,病情少且简单。就交给楚东南,萧褚鞠他们。能够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一样等待入院,而老大夫们需要处理的病人就复杂多了。几乎各个都要收入院。
在于河川到来之前,三百名病人已经被归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