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被困俊连山(1/2)

瑞王率五千军围驺虞,于城外二十里扎营。

刘玦看着布条上的字,是冷修的没错。只是安锦书为什么只带五千兵围驺虞?

“公子,王爷这是何意?”

“山匪所占三县中,只有驺虞守军最弱,守城主帅也是个草包,瑞王大约是想吸引其他两城派兵来救,来个围城打援。”

“可是王爷只带了五千兵啊。”刘玦面露担忧之色。

“带兵之道,我也不甚懂,且看看过几日有何变化吧。”相比刘玦,七公子倒是神态自若。

正如冷修所言,安锦书于驺虞城外二十里扎营,背靠俊连山脉,每日派人前去城外叫阵,守城主帅也正如七公子所言,是个草包,看着安锦书只有区区五千人马,便派了八千人迎战,被安锦书不费吹灭之力歼灭大半,这守将便龟缩不出,任安锦书如果叫阵,打死也不开城迎战,派了两骑信兵向鹄泽、美稷求援,安锦书命人拦下一路骑兵,放任另一路前去报信。

果然,美稷城守将接到求救信后,亲率一万大军前来支援,被左将军木江带了另外五千骑兵与半道设伏,伤亡惨重,铩羽而归。

美稷城守将迅速修书一封送至鹄泽县,与施理商议退兵之法,施理知道瑞王威名在外,不敢擅自行动,遂请来府中师爷、幕僚一并商议。

经过此两役,美稷、驺虞共折兵一万左右,目前合三城之兵力,亦是瑞王五倍不止,有些幕僚不知瑞王名号,大言不惭的说道:“集五万兵力,集中歼之,任他瑞王还是上将军,必让他有来无回。”

师爷看起来年近花甲,两鬓已有些白发,冷眼看着几位幕僚叽叽喳喳,待安静了,才说道:“我朝能带兵打仗的将军中,属这位少年将军威名最胜,年纪虽轻,已征战多年,若非如此,怎能兵不血刃就大败驺虞、美稷两城前后两万兵力?”

“那师爷以之见眼下形势该当如何?”

师爷抬起苍老的眼皮,向施理拱手说道:“依属下愚见,还是向呼揭将军求援的好。”

“对,对对对,”施理一叠声的称是,“我怎么把他给忘了,还请师爷马上起草文书,派人速速送给呼揭将军。”

所谓呼揭将军,名为呼揭怀靖,是呼揭族的首领,同时也是军臣单于倚重的将军之一,驺虞、鹄泽、美稷三城便是他从旁协助才轻而易举拿下。

呼揭怀靖能征善战,年仅四十,便取得了大小无数战役的胜利,收到施理的书信后,冷哼一声:“安锦书,大汉朝最能打的将军,来得正好,正想会会你呢。”

公主府。

自安锦书走后,刘玦的心就一直没有真正沉下来过,京城风向转得快,这会儿京城风向又变了。

安锦书围驺虞,败美稷,大快人心,一时朝堂上下全是对安锦书的赞誉之声,可没过几日,前方又传来战报,驺虞城中突然赶出几百百姓,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安置,瑞王便分发了一些钱粮,让他们暂时前往临县。

鹄泽守将施理勾结呼揭怀靖,与驺虞、美稷三城共同发兵,将安锦书的大营团团围了起来,安锦书的大营背靠着俊连山脉,被围了几日,又因安置百姓分发了军粮,粮草便有些吃紧,安锦书只好命大军拔营上山,依靠山势之险来拒敌。

一时朝野哗然,弹劾的折子如潮水般涌来,关于安锦书好大喜功、自负托大、擅自挪用军粮的言论遍布京城,一时间,长安城中大街小巷全是关于安锦书的话题。

常胜将军被区区几撮山匪打得落荒而逃……

瑞王深谙兵法之道,却被围困于深山之中……

刘玦一脸愁容,拿着冷修传来的信息反复看了多遍,又叹了口气。

“玦儿,你这都叹气叹了一天了。”游情无奈看了刘玦一眼。

“我怎么总感觉王爷这次是九死一生呢。”

“你这样诅咒他可不好。”裴宣也是一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口吻。

刘玦以手托腮,另一只手手指在桌上随意敲着。

把大营迁到山上?

怎么越想越不靠谱呢?

刘玦眉头深锁,想想里写的,马谡失街亭、彝陵之战,但凡把大营建到山上的,哪一个有好结果?

这安锦书,是脑子进水了吗?

“不行!”刘玦突然说道,“我得去一趟。”

“去哪?”游情凑过来。

“当然是去西河郡。”

七公子闻言,缓缓抬起头看过来,说道:“玦儿别闹,前线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去的,而且你去了也没用,瑞王还要分神照顾你。”

“不要紧,有墨色在呢。况且我去了也不是没有用,兵法有云,擒贼先擒王,我到了之后,就让墨色偷偷去把他们的将领抓来,不战而胜!”刘玦越说越有得意之色。

裴宣冷冷瞟过来一眼,说道:“就欣赏你这份盲目自信。”

“哼!走了!”刘玦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大摇大摆的走出门去。

“玦儿,可不许胡闹啊!”七公子向着刘玦的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