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亏空(2/3)
大人的说法,地方上也不富呀,怎么可增加地方输入呢?”
端王听到这,眉头不自觉地抬了抬,他清楚有些地方长史、将军、藩王把收入纳进私库,并谎报了情况,把丰年报成灾年,灾年报成荒年,如是而已。
“地方上富不富,不能光看户部的财簿才说得清!”张简之颇有深意,右手摸摸胡须。
左明义一听,迅速接过话头:“你是户部尚书,掌握国库进出和地方税入,各路、省的转运使都是你张大人的手眼。若是连张大人你也讲不清楚,那天下还有谁讲得清楚?”
“张简之别打哑谜了,地方上到底情况如何?”皇上厉声问。
左明义的诘问出乎张简之的意料,他看了一眼龙椅上,神情焦虑的皇上,又看了一眼右边的请王,靖王微微点了下头。
“启奏皇上,各地长官确有雁过拔毛,私扣岁入的情况。年份不好时,就开向国库讨要眼济,年份丰收,就会少上缴钱粮。”
“这一进一出,残余不少吧,都到哪去了?”皇上已有几分怒气。
“额......”张简之又抬头看了下殿上的端王。
赵豫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刻意回避张简之的视线,掩饰紧张表情。
张简之又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左明义。
左明义把象牙板放到一边,斜着头看着张简之,说道:“张大人看老臣做甚?陛上在问你话呢?”
张简之一笑,正对龙椅上的皇上,大声说:“陛下,这些富余大多进了地方长史、路政的私库!臣请彻查!”
“你要怎么查?”皇上问道。
“皇上,臣请命彻查各地路、省三年来的账簿,以核实清楚明细,然后再令各地逐年添补。”张简之双膝跪地。
“嗯,好!”皇上一拍龙椅。
此时,一直不做声的靖王突然转身说道:“父皇,张大人此去势单力薄,地方大员势力盘根错节,儿臣请与之同行。”说完,也是“扑腾”跪下。
赵洪这一跪,把对面的端王跪醒了。这一出并不只是为充实国库,而是为了查找地方路、省、藩王的违例之举,借以弹压支持端王的地方势力。赵洪这是跟张简之算好了的。
端王焦急地看看殿下的左明义,左相微挑双眉,“哈哈哈.......”,大笑了三声。
“相爷,何事发笑啊?”皇帝问道。
“陛下,地方上的呆账自然要查,但老臣以为眼下最棘手的是那八万两银子从何而来?这点张大人可曾想过?”
靖王和张简之不约而同地转过身看向左明义。
“左相!”张简之向左明义走近一步,“查完账目,自然要查污吏,要收缴贪污之财,收了污财,国库自然就能充实,何愁八万两银子无处来?”
左明义鼻子哼了声,“张大人所言极是。不过,张大人可曾想过,地方上的省、路不比京城,路途遥远不说,各地官员与驻扎转运使关系密切,且在当地经营多年。张大人,怒老夫直言,即使有靖王殿下压阵,要一下子查清楚这些陈年旧账,呵呵......”左明义笑着摇摇头。
“那依左相的意思,这八万两要如何筹措呢?”张简之问。
“张大人贵为户部尚书,却问老臣如何筹措银两?好,既然张大人开了金口,本相就跟你说道说道。筹钱无非是开源节流,八万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没必要为这点钱增加地方上的税入,可以增加边地槯场税入、提高盐价,这个张大人应该比老臣在行。至于这节流吗?”左相捻了捻胡须。
“节流又当如何呢?”龙椅上的皇帝追问。
“陛下,老臣以为当在户部之上再设国库监,监督国库各出项。”左明义说道。
左相就是左相,几句话就扭转了殿内的局势。端王意少舒,又能站得稳了。
对面站的靖王,早就按纳不住,“听左相之言,地方这些上的贼鸟硕鼠,朝廷只能听之任之了?”
“殿下,此言差已。”左相转过脸看看靖王,咧嘴一笑。
“本相的意思,要查就要有的放失,一查到底。否则,半途而废,查无后果。不但打草惊蛇,还会伤了朝廷的脸面...”左相正侃侃而谈之际。
“哈哈...”赵洪也是大笑三声打断了左明义的发言。
左明义一脸茫然地看着靖王。
龙座上的皇上开口责问:“靖王,议事殿之上,何故无端狂笑?!”
靖王立即止了笑,“儿臣失态无礼,向父皇、左相以
及皇弟、各位大人赔罪了。”说完,靖王深深地朝四方各鞠一躬。
“殿前无礼,岂能口头赔罪了事,朕罚你在府上禁足十天。”老皇上微微地说。
“父皇。儿臣所笑并非无缘由,可否听儿臣辨白
几句”。靖王一脸平静。
“你说!朕听着呢!”龙椅上的天子冒头紧皱,但与之前相比,已舒展了不少。
“父皇,刚才左相说地方上,各股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