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抗清与斗争(2/2)
继丢掉。
弘光元年到永历六年(1645年-1652年)间,明军与清军作战中,败多胜少,大批明军先后降清。
先后丢失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两广、两湖等地。直到以孙可望为主的大西军加入,才再次改变了整个局势。
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磁灶大捷、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江东桥大捷、崇武大捷、海澄大捷的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
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定都安龙府。
不久,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
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敬谨亲王尼堪战死,天下震动。
同年,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取得叙州大捷、停溪大捷,克复川南、川东。
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
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二次抗清斗争的高潮。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