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密娱时代股东大会(2/2)
的公布时间则相应推迟一个小时至23:30。美国的夏令时,从每年3月第2个星期天凌晨开始,到每年11月第1个星期天凌晨结束(以2018年为例,美国夏令时:3月11日~11月7日,冬令时:11月8日~次年3月11日)。
库存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通常所说的《原油库存报告》全称应该是《美国能源信息署()每周石油状况报告》,报告内容很多,是揭示美国原油市场基本面情况最重要的报告,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 原油库存变动; ★ 汽油库存变动; ★ 精炼油库存变动;
★ 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原油库存变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存基地,也是纽约商品交易所这个全球原油期货最活跃的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交货地);
★ 精炼厂设备利用率; ★ 蒸馏燃油产量引伸需求数据; ★ 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
★ 原油产量引伸需求数据; ★ 美国原油产量数据,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进口
最后看看战争对石油的影响: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6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前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美国给以色列提供了15多亿美元的军火,并给以色列提供战场上对手的准确情报。最终,以色列打败了埃及和阿拉伯国家。
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阿拉伯国家通过减产、提价、禁运等手段打击美国为首的支援以色列的国家,在10月20日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并扩大到对荷兰等支持以色列的国家,造成国际油价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至超过13美元,引发了1973年的石油危机,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1979年4月,国际石油价格达到14.5美元\/桶。随后,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两大石油生产国的石油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国际油价涨至高达32美元\/桶,还一度突破了40美元\/桶,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再次造成巨大冲击,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受前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调整了石油战略,通过推出能源独立计划发展国内油源、开发非欧佩克国家石油、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制度以及建立国际能源署等合作机制等国际机制来实现能源安全。美国通过对非欧佩克产油国的投资以及对欧佩克成员国的奖惩措施,拉拢温和派沙特阿拉伯,打击强硬派伊拉克和伊朗,加大了对国际石油供给的控制。在需求板块,美国通过建立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国际能源机构、八国集团等)压缩需求,发展新技术,扩大国内石油供应等措施,大体实现了对国际石油需求的控制。在能源运输通道方面,美国通过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网来实现对石油运输通道的控制。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布什总统命令五角大楼制定计划来保护沙特的油田。1991年1月17日,美国在集体安全的口号下发动了“沙漠风暴”行动。联合国随后对伊拉克实施石油禁运,引发国际油价从当年7月的16美元\/桶上涨到9月的26美元\/桶。
美国政府派能源部长沃特金斯专程去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寻求弥补伊拉克、科威特400万桶\/日的石油产量缺额。在美国的外交努力下,欧佩克决议暂时中止其配额生产体制,成员国纷纷增加石油生产以弥补科威特和伊拉克减少的产量。美国还动用了战略石油储备。1991年1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动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每天向市场投放112万桶原油。国际能源署也积极配合,1月17日,21个成员国以及冰岛、芬兰和法国一起,每天动用200万桶战略储备石油投入市场,同时实施消费限制,削减50万捅\/日的需求量。虽然在战争爆发后的最初两小时,国际石油价格普遍上涨,此后油价立即全面下跌,从前一天的32美元\/桶跌至21.3美元\/桶。海湾战争并未引起国际油价大涨,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及国际能源署动用了战略石油储备并与其他措施进行有效配合。
俄乌战争
受俄乌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桶,并在高位徘徊。美国、英国、德国等主要石油消费国多次敦促进一步增产,以平抑油价,但沙特、阿联酋等成员国不为所动,表示维持原定适度增产计划。根据5月发表的声明,计划将6月的月度总产量上调日均43.2万桶。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