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遣唐使(2/2)

,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遣唐使的派遣目的,除了与唐朝表示友好、以及把先进的唐朝制度及化吸收输入以外,亦包括搜集朝鲜半岛及东亚地区的情报。

遣唐使团的规模初期约一、二百人,仅一、二艘船,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最多是838年第十八次竟达651人。使团成员包括大使、副使及判官、录事等官员,还有书、医生、翻译、画师、乐师等各类随员和工匠水手。此外,每次还带有若干名留生和问僧。

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第一流人才。甚至相貌采、举止言辞也不同凡响,就是随员也至少有一技之,至于留生与问僧也均为优秀的青年,有的在留前已在国内崭露头角,成归来一般均有一定建树。

遣唐使团在中国均受到盛情接待。唐朝有关州府得到使团抵达的报告后,马上迎进馆舍,安排食宿,一面飞奏朝廷。地方政府派专差护送获准进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去安,路途一切费用均由中国政府负担。遣唐使抵安后有唐廷内使引马出迎,奉酒肉慰劳,随后上马由内使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馆,由监使负责接待。

按着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接见日本使臣,并在内殿赐宴,还给使臣授爵赏赐。遣唐使臣在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处参观访问和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土人情。

遣唐使归国前照例有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珍重惜别。唐朝政府除优待使臣外还给日本朝廷赠送大量礼物,表现了泱泱大国的度。最后遣唐使一行由内使监送至沿海,满载而归。遣唐使一旦安全回国,立即奏报朝廷,进京后举行盛大欢迎仪式。使臣奉还节刀,表示使命完成,天皇则为使臣晋级加官,赏赐褒奖,并优恤死难者。

这也是李承训一直以来都看不起李世民的原因,为了一个天可汗的虚名,都干了些什么鸟事。

送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汉民族的诸多化典籍与领先当世的技术。从而让吐蕃王朝得以崛起,这虽然迎来了一丁点虚名,但是从远看来,李世民的这般举动就是对大汉民族,对于大唐帝国的犯罪。

就是因为李世民一时之间的爱慕虚名,在天可汗的虚名下沾沾自喜。从而导致了大唐在贞观之后与吐蕃王朝几乎一百年之久的战乱,更有甚者一时间吐蕃王朝的军队都已经攻破了青海。

这简直就是大汉民族的耻辱,对于异族人特别是像高句丽,倭寇,吐蕃这样怀揣狼子野心的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怀柔都是不需要的,对于他们最强大武器便是战争。

利用如今大唐领先世界的科技与各项技艺,以及大唐帝国如今的富饶强盛,也是到了对周边国家进行战争,宣誓自己霸权的时候到了。整个亚洲只有一个国家,那便是大唐,这便是李承训对于自己定下的目标。

本来李承训打算解决了这个最为强盛的大敌之后,才腾出手来逐一对付例如高句丽这般的潜在之敌。却不曾想到这个时候的倭寇,高句丽以及吐蕃王朝也是找死一般的跟着的使者来了。

李承训摆驾承乾殿,下令武百官上朝,接见各国使节。高坐在龙椅上,李承训的心里满是杀机,从刚才的话里面他察觉到了几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吐蕃王朝的禄东赞,突厥二可汗突利,高句丽的权臣渊盖苏。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