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辜负了谁(2/4)

若是谁轻举妄动,给九爷添麻烦,定不轻饶!”道最后一句,声音带着厉色,其他官员一见纷纷息了声,恭送佟国维乘轿离开。

轿子内的佟国维其实心中也并不平静,不过想到昨日在九王爷府中的经过,对九阿哥胤禟和邬思道不由深深折服。

事情正如两人所料,康熙已经不再立太子,而最有可能登上帝位的却是他和四阿哥胤禛。

逐鹿中原,争夺皇位确实是大有学问、大有章的,光有野心,会耍计谋并不能行,要的必须是高瞻远瞩的气魄和安如泰山的沉稳!

皇上废了太子,大阿哥跃跃欲试,锋芒毕露,结果被囚禁了。

三阿哥心机算尽,派门下谋士四处活动,遭到了训斥。

而八阿哥,见众大臣一致推荐自己,利令智昏,差一点被锁拿问罪,如今仍被罚思过面壁。

只有四阿哥胤禛还有九阿哥胤禟两个人还有一争之力。

这正好应了邬思道的那就话,“逐是不逐,不逐是逐”。

皇上放鹿中原,任皇子们去追逐,越是追得急的,越是倒霉得快。

到如今,能稳稳当当办事的,只剩下四阿哥和九阿哥,而康熙也似乎有意要培养这两人,不但让两人在他身边侍奉汤药,还将六部的事情分别交给了两人管理。

吏部、刑部、户部等这一大摊子民政上的事,由四阿哥胤禛管着,而礼部、工部、兵部等军事、河运的事则由胤禟管着。

两人对康熙的用意心知肚明,虽然相处和从前没什么两样,但暗地里却是较着劲儿地干。这一来,康熙皇上省心了,朝廷上下也平静了,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康熙四十八年的秋天。

————————————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

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

伴着秋日的清爽,十四阿哥胤祯和老十胤礻我一同去看望康熙的病情。

只是等他们进入养心殿之后才发现,康熙这儿正和大臣议事呢。

除了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和佟国维之外,老四、胤禟也在场,两人一见这情况,只好先默默的候在一旁了。

此次议事,议的还是减免赋税的事:减赋是定而不移了,却是不知先从何处免征。

有官员,江南各省历年来贡献最大,要减应先从江南减起。可也有官员认为,江南乃国家富庶之地,免征之后,万一国家有事,怕入不敷出。

一时之间,无法抉择。

康熙坐在榻上细细听着,突然间他看向胤禟,问:“老九,你听了半天了,你认为怎么做好呢?”

胤禟神色从容,上前躬身回奏:“回皇阿玛,众位大臣得都有道理。据儿臣看,要减赋税,就应该从赋税最重的江南减起。”

“不过,要向百姓们讲清楚,三年内,国家没有内忧外患,赋税决不增收;但若国家有事,他们应以国事、大局为重,重新纳税交赋。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了。”

众人争执了多少天的事,让胤禟一句话敲到点子上,难题不攻自破,大臣们相视一眼,不由心悦诚服。

康熙眼中闪过赞许,连声夸道:“好!好!得好。这主意亏你想得出来。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大事尘埃落定,康熙回过头来,冲着呆立在旁边的两人问:“老十和十四你们怎么来了?”

胤祯抬头见康熙面容慈蔼,连忙伏地磕头回答:“儿臣这一段身子不爽,没有进宫给父皇请安,心中着实想念。又听皇阿玛龙体欠安,却未能在父皇身边服侍,儿臣更是不安。如今已经好了,特进宫谢赏请安。”

康熙一听诧异问:“你病了?朕怎么没听德妃提起过?”

“回皇阿玛,其实,儿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病,因为八哥出了事,儿臣心绪不宁,又受了点风寒,才躺倒了。不过服了太医的药,如今已经无碍了。”

康熙眼眸微眯:“哦?这话可真奇怪。老八不过是被朕罚思过面壁,碍着你什么了,怎么他一出事你就心绪不宁了呢?”

胤祯心里咯噔一下,坏了,怎么一上来就让父皇抓住话柄了呢?情急之中,又找不出理由辩白,只好:“皇阿玛,儿臣错话了,请皇阿玛见谅。”

康熙淡淡道::“嗬,越越奇了。朕倒以为,你没错话,言为心声,你的是真心话。老八出事,你心绪不宁,也是人之常情嘛,有什么错可认呢?上次,朕废了太子,百官纷纷举荐老八,结果让老八没讨到好。这次,朕不再设立太子了,却是让老四、老九服侍在侧,于是你就按耐不住了,想要让朕将老八放出来,因此才心绪不宁啊?”

康熙这话,得句句带着责备与嘲讽,把十四问了个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但是,他这次进宫,是下定决心帮助胤禩,又岂能无功而返?

他狠了狠心,索性把话全倒出来:“皇阿玛,儿臣的确是向请求父皇解了八哥禁令,但儿臣只是却不是因为父皇想的那样。一来,儿臣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