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徐州易主(1/2)
刘备站在城上看着关羽和张飞败退而归,当即泪流满面的对糜竺说道:“子仲,我们走吧。”>
原本刘备还想着再挣扎一下,毕竟他刚在徐州站稳脚跟,原本想守着这份基业,慢慢开拓,可是眼下的情况,似乎不太允许。>
“明公,不如死守城池!”>
糜竺眸中闪过一丝凶光道。>
“不能让百姓跟着受苦。”刘备摇头拒绝道,“张墨素有仁义之名,相必不会为难城中百姓,若是我们执意守城,激怒了张墨,城破以后,他可能会杀百姓泄愤。”>
“哎,如此我带人去接两位将军一起,从侧门出去吧。”>
糜竺微叹一声道。>
“鸣金收兵!”>
张墨并没有追进城中,虽然关羽他们匆忙进城,连城门都没有关上,但是张墨却不会小觑了关羽和张飞两位名将。>
庞德有些不解的追到张墨面前问道:“将军为何不乘胜追击,直接攻入城内?”>
“关羽、张飞乃虎将也,他们退得如此有序,定是在城后有埋伏,此时追击,必败。”>
郭嘉在一旁解释道,庞德有些不理解的停在原地。>
“二哥,他收兵了。”埋伏在城门后的张飞听到张墨鸣金收兵,心中郁闷。>
“盛名之下无虚士。”>
关羽的手臂已经用布缠着,箭矢还插在上面并没有拔走。>
“糜别驾来了。”>
周围士卒一阵喧闹,糜竺带人从城墙的马道上下来,看到关羽受伤之后,立即上前扶着关羽道:“云长,明公让我们从侧门撤离。”>
“什么!”>
张飞两眼圆瞪,想要上前理论,但是被关羽拉着。>
“诺。”>
关羽虽有不甘,但还是服从命令道。>
“关上城门,留一部分士卒看门吧。”>
糜竺下令道。>
关羽和张飞两人垂头丧气的跟着糜竺离开,刘备最后看了一眼在城外已经集结在一起的张墨骑兵,喟然长叹一声后,带着亲兵下去了。>
城门关闭,还在惋惜痛失良机的庞德看到了,当即不再啰嗦,心中叹服张墨的目光敏锐。>
“刘备应该是放弃了。”>
郭嘉看了一眼侧门对张墨说道。>
“暂且随他去吧。”>
张墨微叹一声道,他也想乘胜追击,但是麾下士卒经过这几日的行军,本身已经十分疲惫了,反观刘备他们,虽然关羽和张飞两人在城外吃了一场小败仗,并没有伤到刘备的亲兵内卫。>
张墨如果趁机偷袭,很有可能被刘备反将一军,最终的结果甚至会完全反转。>
“传令下去,原地休整。”>
张墨并没有放松警惕,紧盯着已经出城的刘备。>
从侧门而出的刘备原本还想着张墨会来偷袭,或者放松警惕,他也可以趁机再做最后一次反扑。>
可惜的是,张墨并没有任何的松懈,而且也没有偷袭他的打算,只在原地休整,一副随时再战的模样。>
熬了一会儿,刘备这才彻底的放弃。>
“子仲,走了。”>
刘备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流着眼泪的。>
按原来的历史里,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溃,转投袁绍,是在建安五年,也就是刘备39岁的时候,从一个坐拥一州之地的小诸侯,落魄成为寄人篱下的游击势力。>
在这个时代,五十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三十九岁的刘备,心里确实是苦。>
刘备这一哭,糜竺和关羽等人都一同落泪,徐州的基业没有了,他们也不知道下一站会到哪里去。>
一个时辰以后,张墨才暗松了一口气,刘备真的走了。>
但是为了谨慎起见,张墨还是决定晚上在城外安营扎寨,休息一晚后,再入城。>
翌日清晨,张墨顺利的入城,徐州也就此易主。>
为了稳妥起见,张墨把庞德留下来,暂时管理徐州,而他则马不停蹄的赶回长安。>
针对袁绍,张墨还有另一手准备,那就是一直潜伏在袁绍境内的黑山军张燕。>
此时的长安城,相对于张墨来说,绝不算友好。>
因为有一大部分的官员都在暗中写信给袁绍,表示愿意在袁绍进驻长安后,归顺于他。>
每天所截获的信件都能堆好几箩筐,刚执行完任务回来的张天在几天功夫,就已经截获了上百封信件,都是长安城内官员写给袁绍的。>
对此,张墨只对张天说了一句话:“先收着吧,暂时不用理会。”>
在这种氛围影响下,长安城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骚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