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 改进方案(2/3)

点,但有点顾头不顾腚,防尘盖可以加,但应该先将枪的抛壳口移到侧面。

如此,在抛壳口下侧,装一个小小的防尘盖即可,使用时打开,正常踞枪姿势,其便会自然垂落,而在顶部,移动中,其很可能自己翻回盖上,影响射击。

而且,抛壳口侧移后,其原先在顶部位置,便可装上导轨,安装瞄准器材这些,也将更加方便,毕竟那个位置,是瞄准镜的最佳安装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了,相应的,弹仓也需要调整,建议是直接使用弹匣,三发五发、八发十发,多设计一些,依据实际需求,选择装备。”

火药残留的问题,林默没有多说,他们提出的已足,不外乎加强保养清洁,并弄些比较好用的工具之类,再者便是使用高品质发射药的弹药。

不过林默也据此抛出新问题,道:“弹药,对射击的精度同样有影响,装药、弹头乃至弹壳这些,常规品质的弹药,其误差这些不低。

还是那句话,正常士兵、正常枪支使用时,误差在接受范围内,但在对精度的极致追求上,其影响同样会被放大。

解决方案,也只有对应的精细操作,像发射药,除品质这些要有保证外,称量这些,可以直接人工操作,将误差控制在更低更小的水平内。

弹壳,可以专开产线,也可从现有货品中,挑选精品来用,弹头也一样,但不能光看表面,其内部的弹芯这些,很可能是歪的,挑选起来很麻烦。

所以,最好的选择,还是搭建专门的产线,去生产高质量的狙击弹,当然,成本可能会高一些,所以可与前者进行高低搭配。”

吴良栋微微簇眉,回道:“弹药生产这方面,我们的技术有限,发射药的话,质量好的,我们自己弄不出,但可以外购,影响不大,

但弹壳、弹头,哪怕外购的质量好一些,但也只能挑拣来用,至于自产,弄是能弄出来,但质量却差强人意。

而且,别看弹壳、弹头只是小玩意儿,但工艺这些要求却不低,短期内,水平还真难提上去。”

吴良栋考虑后,犯起难来,不是推脱,而是说的便是实情,一些普通子弹,来料加工混着自产,现在也能搞,但距离搞好,还差着一大截呢,更别说弄标准明显不低的专用狙击弹了。

林默听完,仔细理了一番,才回道:“普通狙击弹,挑一挑、凑一凑即可,也就是费些功夫,至于后一种的高标准狙击弹,确实要繁琐困难一些。

发射药不多说,也就是减少误差之类,至于弹壳,可以用挑的,也可以开个小产线慢慢弄,花点功夫心思,把品质提上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弹头,加弹芯,除一些特种弹药外,很大程度是为了成本考虑,而专用的狙击弹,成本注定低不了,需求量其实也不算太大,所以不用考虑大规模生产。

至于弹头如何弄,可以直接拿实铜切削,如此,凭借工人技术与熟悉度这些,弄出高标准的弹头,应该是可行的。

而且,这种制造方式也有其优点,因为不考虑机器大规模生产,弹头便可以制作的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有助于提高子弹飞行的稳定性,借此提高精度与射程,可以尝试在这方面下些功夫。”

“…这么搞,这子弹,我们怕是用不起啊…”吴良栋还没开口,张希文便先出了声,眉头皱的,都快要能夹死苍蝇了。

“…好钢用在钢刃上嘛…”林默没否认,那成本确实低不了,不过你想天天用?后世都没那富裕,那可能嘛!

“日常训练,使用普通狙击弹即可,成本比普通弹药高不了太多,普通目标也没必要多浪费,这种弹药,是为高价值目标,及远距离、超远距离狙击准备的。”

听完林默解释,张希文总算松了口气,吴良栋几人,交流沟通一番后,也同意尝试一番。

“上述这些,是从射击精度角度出发,对武器进行的一些修改设计,当然了,精度与射程也有关联,这一套改良下来,枪的有效射程,应该也连带着提高不少。

不过,更直接有效的,提高枪支射程的方案,肯定也要考虑,这个我便不卖关子了,也没啥花样,不外乎就是一些增增减减。

增加装药,可以从发射药的量及威力两方面着手,短期内,我们只有沿用原弹药设计的条件,尤其弹壳这些,具体如何增减,需要多做一些实验。

提醒一下,增减要慎重,弹壳及枪膛这些的承受都要考虑进去,而且药量增加,也是会对精度造成影响的。

火药燃气,在枪管内是逐步递减的,药量太大,燃气在弹头飞出枪口时,便会干扰其飞行状态,继而影响精度甚至射程。

而由此,又引伸出另一个增加射程方案,增长枪管,当然,也是适度为宜,而且我们目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