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大战起(1/3)
“狂妄自大是他的事,我们只要按总督的命令,一起向安庆发起进攻即可。
接下来的日子,多派一些探马,密切关注叛军的动向。
我有预感,这次安庆之战不会顺利。
秦天瑞是勋贵子弟,有人给他兜底,可以不把叛军放在眼里,但是我们不行。
拉起这支队伍不容易,一旦折损进去,再想补充可就难了。”
白毅峰愤愤不平的说道。
大家都是大虞朝的军队,他们却属于三等人。
镇远侯上任之后,勋贵嫡系部队的钱粮,基本上足额发放。
其他的官军部队,也能拿到六成饷,唯独他们没见过钱粮长啥样。
问就是:朝廷有令,团军粮饷自筹。
除了他这个团练大臣有正式编制外,其余人都属于临时工。
正式的番号都没有,更不用说粮饷。
在湖广的时候,连不入流的卫所官兵,都能鄙视他们。
遭受不平等的待遇,没有一点怨言是不可能的。
想要获得正式编制,团军就必须打散拆分,安置进入其他正规军中。
向曾经的同窗、座师们求助,都没有任何作用。
文官集团内部,也更倾向于对团军拆分整编,或者是就地解散。
在朝中大多数官员心目中,他们这种不受控制的武装,都属于不稳定份子。
除了他们这个另类外,其他各地的团军,大部分都严格控制在一千人以内。
为了规避政策风险,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宁愿多挂几个马甲,也要把人数控制在朝廷规定范围内。
湖广团军本质上是民团联盟,靠着白毅峰的铁血手腕,才把大家聚拢在了一起。
一旦进行拆分,要不了多久,队伍就会脱离控制。
前面为了筹集军饷得罪的人太多,手中若是没有大军,不光他自己完蛋,整个白氏宗族都要跟着倒霉。
双方谈不拢条件,改编就搁置了下来,团军的钱粮也没人买单。
随着湖广被朝廷收复,他们征兵也变得困难起来。
偷偷摸摸拉点儿人还行,一旦竖起招兵的旗帜,地方官立即上门阻拦。
人家的理由非常充分,要在地方上征兵,拿出朝廷的公文来。
他这个专设的团练大臣,可没有自主征兵的权力。
在大虞朝扩编部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先向总督衙门申请同意,再由总督衙门上报兵部、都督府批准,最后上报皇帝同意才行。
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卡住,都属于非法征兵,追究起来要掉脑袋的。
李牧当初能够顺利扩军,那是在朝廷现有编制内折腾,属于补充战损。
后续的编练募兵,则是走的正规渠道,由舞阳侯向朝廷索要的编制。
其他各省募兵,也都是朝廷给了番号之后,才陆续编练起来的。
按照朝廷的规定,湖广团军只有一千合法民团武装,剩下的超标人员都属于黑户。
主要是信了前面两位总督的鬼话,低估了在大虞获得编制的难度。
误以为只要打上几仗之后,就可以获得朝廷的正式编制。
怎奈人家就是纯画饼,各种特权都给了,就是没给申请正式编制。
一时失足千古恨。
前面没有抓紧时间运作,继任总督没落井下石就是顾全大局,可不会承担风险帮前任擦屁股。
以往支持他们的地方官员,也在大战中死的死、获罪的获罪,新到任的官员对他们避之不及。
“大哥,你就是太好说话了。
学着那些武将跋扈一些,他们绝对不敢这么对你。
当初那位汉水侯,就经常阳奉阴违,不还是一路加官进爵。”
白毅浩的抱怨,直接被众人无视。
嚣张跋扈是需要本钱的,恰好他们没有。
李牧当初能阳奉阴违,除了自身后台够硬外,关键是距离钦差足够远。
中间被叛军阻隔,双方传递一次讯息,都要小一个月。
远程遥控指挥根本不现实,只要能够取得胜利,其他事情徐文岳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面的朱总督更不堪,稀里糊涂的瞎指挥,直接搞得战线崩溃。
来不及和李牧计较,就先把自己给折腾没了。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主帅都没有挑刺,朝廷自然不会追究,下面最能打的将领。
若是他们敢跟着效仿,早就被当成叛军给拿下了。
别看白毅峰在团军中威望高,真要是选择对抗朝廷,下面真没几个会支持。
搞不好刚流露出不忠的心思,就有人跑去官府告密,用他的人头换官职。
本质上团军这种地主武装,人家跟着举兵讨逆,就是为了混进官场,可不是要造大虞皇帝的反。
“你这憨货,休得胡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