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腰牌
朱棣见也先土干还如前次一般不愿招惹是非,呵呵笑道:“烟花之所,万英楼可不是什么烟花之所,如果那里也算烟花之所的话,那在列的一些个小侯爷、世子们岂不是统统都要打板子了。”
这话等于告诉大家,勋贵子弟们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一时间公侯伯马们都在心里画魂儿,想着是不是自家的小兔崽子们去了那里被皇上抓住了尾巴。
只有也先土干有点蒙:难道皇上是要我状告富阳侯?他摸不准朱棣的脉搏,于是继续保持沉默。
朱棣见他无动于衷,虽然欣慰臣子本分,但也着实有点无奈,只能自己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昨夜有人在万英楼大放厥词,说顺天比不得应天,京师不如陪都,还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而京师污泥浊水凄风苦雨。是吧,富阳侯?”
李茂芳扑通一下就跪地上了,他还奇怪好好的在家里禁足,怎么就突然通知他上朝了,本来还以为是亲舅舅疼他,现在才知道这是要找他算账啊,赶紧辩解道:“都是臣酒后胡言乱语,请皇上责罚。”
大臣们无不摇头,用怜悯的眼神看着地上的李茂芳,心说永平公主也不管管这厮,上回就因插手盐务被罚(永乐四年虚买实收盐引案),富阳侯府一众党羽抓的抓、杀的杀,还不长记性。这回又妄议迁都,搬家那事可是皇上的死穴,你这外甥狗是可劲的往上戳,一点都不顾及你姥爷的脸面,活该倒霉。
朱棣扳着一张脸:“是要责罚你,禁足都禁到万英楼去了,京城是什么地方,万国使节来朝,你将大明的脸都丢到外邦去了!还好忠勇王的义子及时驳斥了你,不然还有许多人信以为真的听你胡说武百官顿时呼啦啦的跪了一地,重复着阳武侯的话,山呼万岁。
此时谁都看得出来皇上为什么拿万英楼说事了,原来是有人给皇上脸上贴金了,还是赤金。
要知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话可不是大明朝那会儿就有的,而是后世对明朝的一个总结,曹阔将这话拿出来无疑是肯定了朱棣迁都的壮举,并且给出了最高评价,此句不下于“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为朱棣在历史的浪潮中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武百官的面儿打断皇上的话,朱棣如何忍他,本来还想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此番也不得不重重惩罚,狠下心道:“还敢狡辩,来人,拖下去仗武大臣早就憋的难受了,但朝会禁止喧哗,哪怕咳嗽一声都会有专门的御史对其进行记录,所以赶紧趁着皇上高兴的时候附和一阵,让忍俊不禁的情绪也跟着释放一番。
也先土干不负众望,伸手入怀二指一掐,又掏出一打儿来,放在一起足有十几块之多,不禁让满朝文武都对着代王大摇其头,心说你到底派了多少人去揍人家儿子,看这情形是被人家一锅端了,不然人家也不能让你在大庭广众之下丢这种人。
代王再无赖脸上也挂不住,回身就把儿子朱逊煁踹在地上:“你也去万英楼了?这事可是你做下的!”
朱逊煁赶紧趴好老实回答,他不能说自己是为了曹阔的金疮药去的,只说是为了富阳侯出头,一时义气才犯下过错,并痛哭流涕,给也先土干赔罪。
也先土干当场就原谅了他,并向皇上求情,只说年轻人血气方刚,做点出格事儿是常有的,只需告诫,无需责罚。
事情水落石出,皇上成了群臣口中的千古名君,朝会虽然有些小插曲,但以喜剧结尾,不得不说是快乐的一天,朱棣挥挥手:“忠勇王义子曹阔加封忠显校尉,赏金百两,绸百匹,金镶玉带一条,宴之。”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