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番外4(3/5)

就有了一个儿子,若是这么过一辈子,也不是个坏事。

可他们有了儿子这一年,当朝的皇帝驾崩,没有儿子,立了一个皇帝,不到二十天,就因荒淫无道被权臣霍光废了。这之后,霍光决定找流落民间的这位刘病已——现在被称为刘询了,当皇帝,于是这个倒霉蛋一步登天,登基成帝!这就是汉宣帝。可是里面也有代价的,权臣霍光等于是摄政王。

霍光就是著名的战神霍去病的异母弟弟。当初他们的父亲与一个侯府侍女的女儿玩暧昧,人家怀孕了,后来生下了霍去病,可这位父亲接着就把人甩了,正式娶妻,生下了霍光。后来霍去病横空出世,成了著名的武将,将这位异母弟弟带到了京城,帮助他入了行。后来,霍去病死了,霍光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汉武帝将与卫子夫生的太子逼死后,就立了一个四岁的儿子当太子,算是求个放心。可是他四年后就知道自己要死了,此时太子才八岁!怎么办?临死前,汉武帝托付霍光辅佐太子。这个小太子登基,就是汉昭帝,一个小孩子,自然要依靠着霍光才治国,中间各种政变什么的,都被霍光粉碎了。汉昭帝二十一岁死时,霍光已经强大到可以立皇帝也可以废皇帝的地步了。

霍光所立的这位平民皇帝的平民妻子,自然不能自动升为皇后,许平君进宫成了一个婕妤。自然,所有人都在霍光家族的威逼下要求让霍光继室的女儿霍成君当皇后,连上官太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汉昭帝的皇后)也如此主张。可是刘询没有忘记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许平君,他下了一道“寻故剑”的诏书,他在诏书中说: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帮我把它找回来呢?朝臣们善于揣测上意,很快品出了这道圣旨的真实意味:连贫微时用过的一把旧剑都念念不忘,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抛舍不顾。于是他们都联合奏请立许平君为后,皇帝同意了。(其实,就凭这种说话的方式,他们就该知道这个皇帝不是个老实巴交的百姓,这么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让别人替自己说话,即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顾全了摄政的霍光脸面,有几个能做到?)霍光没办法,只能容许氏为后,可是在别处耍了个小动作来羞辱皇后:依例,皇后的父亲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却始终不允,因为许平君的父亲受过宫刑,后来只封了个“昌成君”,不是侯爷。

霍光的继室,名字叫“显”,因为自己的女儿没有成为皇后而十分不满,就买通御医淳于衍,趁许皇后生孩子后,给她喝的补药中加了附子,将许皇后毒死了。此时这位许平君才进宫一年多。汉宣帝自然非常悲痛愤怒,要追究医生责任,淳于衍下狱受审,显害怕了,才向霍光说了此事。霍光虽然惊骇,但是不愿将自己的继室交出来,就帮着她掩盖过去了。许皇后死了,霍成君如愿以偿地被立为皇后。

六年后,霍光病重去世,据说葬仪是皇帝级别,可是他的遗孀显觉得还不够大!更扩大了规模。这作死的节奏很快就带来了厄运,两年后,霍家女婿金赏告发霍家谋反,霍家一族遭到满门抄斩。霍光的遗孀显及儿子,侄子,女婿等家人(除了那个告发的被赦免外),全部被杀或者自杀,长安城中有数千家人家被牵连族灭。皇后霍成君也被废,住在昭台宫,十二年后,又让她搬家,去云林馆(听着就是个柴草房),霍成君自杀。至此,刘询终于为许平君报了仇。“故剑情深”成了非常有名的史料,被许多人写入诗中,比如王昌龄的“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之类的,很惆怅浪漫。

可是朝臣们一听,只觉得血淋淋!大家不寒而栗——您这是什么意思?!要像对许皇后一样,将苏娘子迎为皇后?有谁挡着,日后就是个灭族大罪?现在谁是当朝霍光?吕氏!看着新帝平常温吞吞软绵绵的样子,许多人认为新帝只是在吓唬人,可也有一半人,觉得还是谨慎为妙,就不是那么努力反对新帝想娶苏娘子的事了。

还有人根据现在的市井传言,认为新帝这是在递话儿——我可不能当个忘恩负义的人,过去说过要娶的人还是得娶,但是娶进来,就是当了皇后,也不可以被毒死吗?这些人这么一想,就也觉得不必使劲拦着新帝找旧剑的意思了。

吕氏方面,因为新帝提拔了个吕姓官员,觉得新帝还是要依靠吕氏。这个故事里,霍光可是个武将,是驱逐匈奴的功臣,现在镇北侯就有功高盖主的意思,新帝是个很小心的人,大概不敢反悔当初许的礼,这是不是说新帝对镇北侯已经忌惮了呢?

叶家方面,各种清流,都赞成新帝迎娶镇北侯义女——镇北侯新近为国退敌,作为外戚,该不会有太大祸害……

反正自从新帝说了“故剑情深”,对于新帝要迎娶苏娘子的异议渐渐少了,支持的多了。

五公主在新帝当众颁旨后,离开了她出家多年的寺院。新帝派出了上百太监宫女隆重地来迎接她,与当初她出家时的惨淡有很大反差。虽然这么年过着修心养性的生活,本该心平气和地面对这些变化,可五公主哭了一路。

她做过一个梦,梦里,她被和番北戎,她的丈夫是火罗,长得凶狠,为人残暴,可是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