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抗倭刀(1/3)
势头正好,徐波决定要干一把大的。>
本来预算有限,徐波物色演员,也只敢物色一些名气不够大的小演员,只想在片酬这一项上无限节省开支。>
这是可行的。>
毕竟一些演技尚可的不出名的演员,片酬低,但能演,演技比当红的明星还要好上很多。>
不过那毕竟是权宜之计。>
既然口袋里有钱,就不用那么将就了。>
徐波打算女主秋香找一个刚刚获得了影后头衔的女明星来演,至于男主,则需要再考虑考虑。>
有钱,就是任性。>
只不过,引入了其他投资之后,片子的估值上涨,同时分红也需要重新分配。>
徐波和陆言说了分账的事情,陆言让他先分配好方案,再拿给他看。>
如果同意了,计划就可以继续推行下去了。>
合作事宜,一切顺利。>
陆言把电影的事情交给徐波自己当了甩手掌柜,之后什么也不用管了。>
与电影相比起来,陆言觉得,现在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事情,反而是博物馆的事情。>
博物馆运营情况良好,就是场所本身的载客能力出现问题。>
一家小型的私人博物馆,在接待了为期七天的免展览,人气爆满之后,就连陆言都感觉到了压力。>
是时候,升级一下博物馆的装备设施了。>
现在钱不是问题,只要他肝一点,模拟器里的文物要多少有多少,哪怕贱卖批发价,他都不会亏本。>
首先,除了展台等其他展览设备需要更新换代,以保证文物能够以一种更加安全稳定的状态展出。>
其次,展馆的场地,也过于狭小了,不够宽敞。当客流量大一些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吃力,根本应付不来。>
时间久了,陆言害怕会有什么安全隐患,比如踩踏事件之类的。>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陆言觉得,他有必要提前规划一下。>
花了三天时间,从隔壁租来一家已经开不下去的店铺,签了十年的长约合同。把店面纳入博物馆的范畴,展览场所瞬间扩大了不少。>
陆言打算把新租下来的那个场地,作为一个长期固定的展览位置。>
主要是摆放一些已经展览过了的、留存在仓库里的文物。>
现在博物馆的藏品已经不少了,除了每期上新主题展览之外,其他的文物因为展览场地的限制,以及设备的限制,都只能落在仓库里吃亏。>
陆言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斥巨资把新店面给装修了一番,主要是引入了新的新风系统,以及恒氧恒湿系统,以此来保证文物的稳定性。>
等装修完毕之后,新的展台也可以陆续定做,然后进店展览了。>
这么一番折腾,哪怕陆言再厚的家底,这个时候也不够折腾了。>
陆言看了看自己干干瘪瘪的荷包,只期待着徐波的电影,能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有了一笔博物馆之外的分红收入,他的现金流会更加健康。>
虽然现在无债务无不良资产,已经足够健康了。>
->
过了几日,当陆言在忙活新展馆的事情时,赵琢给陆言来了电话。>
“哥,来新活了。”>
这是陆言叮嘱的。>
一旦研究院来什么新的物件或者活计,一定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赵琢照做。>
放在之前,可能会有点身份上的顾虑,但现在的陆言已经是研究院特聘的工作人员,算半个自己人。不涉及什么机密文件,就都可以说。>
陆言立即赶往研究院,在402办公室里,见到了赵琢说的新家伙。>
新家伙,是一把刀。>
刀很长,加上刀柄,大概是一米五左右,刀身微微弯曲,不是直刀,上面开有血槽,是引血用的。>
陆言对兵器也算了解,但了解相对有限。>
按照他脑海里的记忆,感觉有点像唐刀,但比唐刀更长,制式也不太像,有些微妙的差别。>
陆言问道:“这是什么刀?”>
唐刀?横刀?苗刀?看上去都挺像的,也都不是。>
赵琢跟着张教授做过相应的课题研究,对此了解要比陆言深入一些。>
他解释道:“是抗倭刀。”>
“抗倭刀?”>
“对,是专门发明用来抗倭刀武器,或者又可以称之为戚家军刀。”>
赵琢说道:“据说,这是戚将军为了对付倭寇,专门打造出来的刀具。为了抗砍杀,刀背加厚,不易卷刃,更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