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陈政事疏(2/2)
你有心在上阴学宫发展,那第一炮可就要打响了,你可有什么想法?!”
“陛下,臣有本奏!”
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赵珣一笑,从袖中摸出了一本奏折,双手呈上。
“这是……!”赵惇惊奇的看着赵珣,今日召见,短短几句话的工夫,这赵珣便让他惊讶了三次,着实让人意外。
接过奏本翻开,眼前便是一亮。
“好字!!你这字,不比黄龙士差啊!”
“陛下谬赞了,字乃小道尔。”
“也罢。”赵惇笑了笑,将目光落到了奏折的本身,然后,他的眼睛就离不开了。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
西汉贾谊
陈政事疏
文抄嘛,谁不会呢,抄诗词,呵呵,诗词是什么,能治世么?逼格终究是太低了!
要搞就搞大的,正好,他要夺取儒道的气运,而儒道为什么能够成为三教之一,与佛道两教分庭抗礼,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入世嘛!
儒教,是治世之教,是帮助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学问,所以才会被统治者扶持,独尊儒术。
贾谊是谁?
西汉历史上最为人惋惜的政治天才,凭着三篇文章,奠定了其历史地位,过秦论不必去说,与此界历史有些违背,但一篇《陈政事疏》一篇《论积贮疏》却是流传千年的儒家经典。
而西汉初年,诸侯林立的政局又与现在离阳王朝的政局类似,找第二元神帮个忙,本土化一下,还是很简单的事情。
事实证明,他这一手,还是很唬人的,赵惇盯着那奏折整整看了半个时辰,一动不动,直到,将整篇文章看了三篇,这才轻轻的将奏折合上,抬头望向赵珣,目光显得十分复杂。
“这,都是你写的?!”
“这是臣的一点浅见,请陛下斧正!”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