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木刻(1/2)

李治学的头昏脑胀,水泥则稳定发力。

从贞观三年起到如今,水灾频发,或者说贞观年间一直都有着很多的灾害,只是政治清明,朝堂在很大程度上向上的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就让人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这天下并不多太平。

水泥对于治水可以说是很重要了。

不用考虑采石,不必顾虑石头间连接不牢靠,只需要设计好堤坝,再用水泥沙石等修建,省力又方便。

殷灵毓顺势开始准备水泥坊,玻璃坊,等等东西,该怎么办怎么办,一回生二回熟,第三次了就做的更熟悉了。

还有晒盐,这事儿是程知节自己请的,他从前是李世民的爱将,但经此一遭,相处起来未免有些不自在。

可也没办法,这事儿,啧。

他不好说,只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吧,而且他又不是断案的,他还是去跟文官抢活儿吧,盐场这么好的东西,他说不定也能史书上狠狠留个名呢!

被挤下来的文官:……程黑子你个不要面皮的!有本事下朝别走!单挑我们所有人!

但也只是想想而已,海边建盐场确实也需要一定的武力值,这家伙身体结实,深受信任,粗中有细,确实也是合适的人选。

李治的怨气已经蔓延到了李世民身上。

都怪耶耶把大哥逼疯了!不然自己哪儿用学什么经济,学什么农学!

什么需求,什么供给,什么经济战,什么杂交侧交!

你惹他!干嘛!

大哥没自暴自弃就不会把这些全部教给自己,自己就不用每天除了上朝还得补课学习,那就可以像兕子一样吃好喝好还被大哥关心,所以这一定都是耶耶偏心四哥的错!

李治抓着头发生无可恋的趴在桌子上。

说起四哥李泰,他已经只留下了泉州作为封地,每天也不敢出府继续跟大儒名士们刷声望,听说腿也伤到了骨头,治不好了,世家之人也不上门了,李泰被迫老实的不得了。

称心也趴着,但是是殷灵毓腿上。

“不想写字。”

“不行。”

“就是不想。”

“今天可以再出去一趟。”

“……好。”

称心坐起来去拿纸笔。

殿下日日除了上朝就是在东宫里,称心也没什么法子,干脆就尽可能耍赖的多带他的殿下出去走走。

只是简单粗暴的解决了大部分压力来源,也的确需要慢慢调整心态的殷灵毓自然也不拒绝。

现在称心已经不止局限于练字了,他绞尽脑汁想着要写什么样的随记。

嗯…今天阳光很好。

今天殿下吃桃子的时候有点高兴。

殿下好像腿快好了,不用自己推轮椅了。

憋了半天写出来一页,给殷灵毓看笑了,拿着那张纸抖了抖:“字有进步,内容要继续努力。”

称心低着头:“…奴又不考状元。”

哦对,科举还没改,殷灵毓想了起来,正要去拿笔,称心站起来就推轮椅:“殿下答应好了哦,要和奴出去走走的。”

殷灵毓无奈的往后一靠:“是是,去找杜荷吧。”

因为造反没带杜荷,杜荷还很是怨念了两天。

“怎么不带我啊殿下!”

“死?那也是陪着殿下死,殿下对我有恩,我怎能不报?”

“再说了,殿下当时就一个人,多危险啊!”

“什么叫我打不过……嗯…确实。”

提到李世民,激动如杜荷还是从心承认,他确实是打不过。

没几天,自己也就把自己哄好了,照样守卫东宫,偶尔会带城阳来蹭饭。

带上了称心和杜荷等护卫,殷灵毓出发往魏府走。

那日造反后,魏征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心情和想法,他跟过上一任太子,又教导这一代太子,但二人脾气秉性虽然不同,道路却殊途同归。

———原本,他是这么认为的。

却不曾想,太子竟能一举掀开了所有东西,还有那些该有的犹豫和顾虑,孤注一掷,将陛下生生拉下了皇位。

魏征才真正意识到,李承乾和李世民,流动着一脉相承的血。

骄傲,决绝,绝不允许自己狼狈的退让。

听闻殷灵毓来,魏征出门迎接,任由殷灵毓给他再次复查身体。

勉强稳定了下来,对于一个底子亏虚,损耗过重的哮喘病老年人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再次调整了药膳,殷灵毓笑着交上一个小小的曲辕犁的小木刻:“这是这次的报酬,老师。”

魏征伸手接过。

很简陋,甚至有些歪歪扭扭,若是放在李世民身上,魏征怕是要开始思考他是不是又开始放松,开始耽于享乐了。

但在李承乾身上,魏征喉咙里话语滚动几遍,吐出来就成了:“不错,臣能多要一些吗?”

“当然。”殷灵毓点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