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乾康陷落(2/2)

车薪,但也是该国的百姓特别是那些青壮年的百姓唯一能做的了。其余的老弱病残则做着一些求助伤员,送草送粮的工作。

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符王一开始就因为自己用人上的失察而埋下祸根,当有人提醒他时却遭到了灭顶之灾。本来他要是不荒废朝政及时悬崖勒马也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别指望有了那5万人的加入符军的战斗力就会增强,毕竟这些百姓从布衣到铠甲也就才几天,可以说是赶着鸭子上架,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有的甚至连兵器还不知道怎么用,到了战场上和敌人一拼杀,本来是可以杀死对方的,可反倒被对方所杀,更有的人因为一味地杀没有给策略与组织,当然也因为没有训练配合至少是分清敌我,所以不少的符军是死在自己的战友的屠刀之下的。实力上的悬殊加上临时抱佛脚的有数量而没有质量的兵力的补充,其结果不用想也知道。在战场上兵力不是决定胜利的唯一因素,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训练有素。而今的符国已经300余载了,立国近半时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所以还有的人像看热闹似的。

在自己的家国遭遇到侵略之时,在这样一个传说的国度中我们也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各位大符的子民们,如今我大符危在旦夕,我们就算拼到最后一口气,也要把敌人挡在城外,绝不能让他们踏进乾康城半步。虽然我知道这样是在做无谓的反抗,但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敌人进了我们的家园,又会怎样对待我们?想想那些先就已经死去的将士还有我们的同胞吧。”

此时的符国上上下下,也不分尊卑了,大家抛弃旧仇新恨,抛弃了对国家还有符王的种种情绪而来一致对外。

按常理来说,符国这样上下齐心是有希望抵挡住项国的攻势的。可是光有满腔热忱有什么用?滴水穿顶绝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所以这样的抵抗在项国的近百万雄师看来不过是在做着垂死前的挣扎。

对于符国来说他们可谓是倾巢出动,声势浩大,战斗场面的那个惨烈是近1个半世纪来从未有过的。有的将士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看清自己的对手就倒在了血泊之中,而更有不计其数的百姓倒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虽然项王下令不得伤害无辜的百姓,但那只是规定的在进城了之后,而在未进城之前所遇到的抵抗全部认为是对手,一定要全数歼之。

为了尽快拿下该国的都城,项军里有人提议用火攻,后来还是因为要便于日后项王来了好接手不至于留下一座废城才好作罢。可火光之灾可免,其他的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于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娘……娘……我要我娘”

“你们这群强盗,我跟你们拼了。”

“啊……”

符军虽然组织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但真正对项军构成威胁的没有几次。反倒是项军不断消耗着符军仅存的一点有生力量一步一步将对手往后逼退着。

乾康城东面已经被司马元帅的50万项军围住了,再打下去,符军只能是消耗怠尽,于是他们决定退到西面,哪知这里还有那位年轻的先锋官的30万项军在守株待免。

当乾康城的守军拼杀到只剩最后一个人,最后一口气的时候,看看那尸横遍地,刀剑枪棍上还留有杀过人之后的余热,双方将士的身上衣物的本色已经看不出来了,全都成了一种颜色——红色。

战斗结束了,除了刚才的喊杀声和哀号声还不绝于耳之外,就是那行行好,给口吃的吧的叫化子行乞的声音。后来干脆连这些声音都没了,只有百姓惊慌失措地哭喊声,投降的将士以及缴械的将士逃命的呼喊声。

战争就是这样,它不会因为几个百姓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的哭泣而不发生,也不会因为几滴眼泪而不给他们带来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符国历1165年三月初三日,符国都城乾康被项国80万大军攻陷,加上之前符王已经逃离了京城,至此符国已是名存实亡。不过我们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项王不会满足于仅仅只是拿下了符国的土地,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传国金印还在符王手上,如果得不到他,就难以服众,别人会认为他是夺权篡位,会认为他兴的是不义之师,所以他必须找到符王,从他的手中得到传国金印。

或许我们的故事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

本书红薯网首发,请勿转载!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