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造把反[下](8/10)
唐友耕部清军也已抵达北岸。
紫打地前有大渡河、左有松林河,群山壁立,雨后河水陡涨加上清军严密把守对岸,渡河异常困难。
石达开派数千人几次抢渡,均遭清军炮轰,船筏为洪水冲没。西渡松林河,遭土司王应元的阻截,后路又被土司岭承恩切断。6月11日,全军陷于绝境。
太平军宰杀马匹、采摘桑叶充饥,兼之疟痢流行,士气极为低靡疲惫。
清军乘机诱降。
石达开自投清营,想舍命保全三军。
被解往成都,于25日被杀。临刑之际,部将曾仕和不忍伤痛,呻吟出声,石达开大声说:“疼痛何不能忍我辈得此结果,大概也是上天的安排。”
从容就死。
翼王出降后,其部属七千余人亦被全数处死。
山河破碎
1862年的春季,对曾国藩可谓风光无限。
他调动七万湘淮军,兵分十路,对以天京为中心的太平军占领区实施总攻击。
肃清安庆沿江一带太平军。
左宗棠率军扫荡浙江,李鸿章阻挡李秀成于上海,伺机西掠苏州、常州,胜利已然在掌控之中。
曾国藩意味深长地笑了,咬牙说:“欲拔根本,先剪枝叶。”
5月底,彭玉麟、曾国荃湘军水陆师两万余人,一路东下,攻陷天京外围之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
天京被重重包围。
对天京城下的湘军,李秀成并不主张速战。
理由是:
湘军水师控制整条长江,后勤补给轻快便捷不如以苏南米粮军火援助天京,牵制敌军,待其师老力疲、一战可定
想法不错,但洪秀全等不了。
严诏催逼李秀成。
李秀成决定集结兵力,救援天京。10月13日,“十三王”统率十五万号称六十万大军,开赴天京城郊。
李世贤也率领三万人赶来助战。
城内尚有天京守军配合。
太平军还装备了大批精良的西洋来复枪。
曾国荃孤军一支人马不过二万。
许多人还在闹瘟疫。
十八万对二万。
怎么算,都该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开打
西洋大炮炮击湘军营垒,惊天动地、火光迸发。
在炮火地猛烈打击下,湘军连头都不敢抬。
太平军又挖掘地道,直抵营墙。一声霹雳烟焰腾空,土块石块飞入半天,湘军营墙被崩塌十数丈。
曾国荃凭借深沟高垒,坚守营寨。
大战四十六天。
因久攻不下,太平军士气大挫。
诸王心怀私念,消极畏战。
借口缺少寒衣,粮草转运不济各自散去,11月26日,李秀成下令撤退。
解围作战宣告失败。
洪秀全大发脾气,臭骂一通李秀成,革除职务。
12月1日,李秀成遵照洪天王的指示,渡江北进,进攻湖北。
实施“调虎离山”。
缓解天京之围。
岂料被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一眼识破。
他一面令曾国荃坚守大营,纹风不动,一面抽调援军入皖堵截。
长败将军林绍璋率数万太平军渡过江北,先占含山、巢县、和州,等待后队。
李秀成会同陈坤书西进,攻庐江、舒城不下,于1863年5月11日直逼六安。湘军阻碍李秀成西进。
这时,太平军常熟守将骆国忠举城降清,淮军、洋枪队从上海西进,苏浙动摇。
在皖南策应的太平军也屡次失利。
李秀成见西进受阻,粮食奇缺,便放弃西进湖北的计划,经寿州东返,回到江苏天长、来安一带。
曾国荃所统围城部队增至三万余人。
洪秀全令李秀成速回天京。
天京城南要隘雨花台石已被湘军攻陷。
6月下旬,太平军开始南渡,遭湘军水师炮船的拦截,数万将士被炸死、淹死,浮尸漂流,抵岸时仅剩下一万五千人。
十、死城
曾国荃乘势发动攻势,占领江浦县、九洑洲,收缩包围圈。
苏浙战场的形势也是一夕数变
李鸿章的淮军与洋枪队连陷常熟、太仓、昆山、吴江,进逼苏州。
左宗棠督率湘军节节攻占绍兴、金华、宁波、龙游、严郡、台州、温州,兵屯富阳,直指杭州。
四下起火,八方冒烟。
李秀成出京督师,洪氏兄弟勒令他交纳十万两饷银,方可离去;李变卖全家首饰与手头现银,只得七万。
洪秀全下令限四十天回京,并补足饷银,否则“依国法而行”。
李秀成单骑出关。
11月28日抵达苏州。
他发现,苏州守将郜永宽等人有投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