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番外十一(1/3)
汉胡之争的风波之后,朝堂内外异常的安静,没有谁再跳出来横生事端,直到六月。
汉元五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六月,李小连率兵渡江攻打陈留,以破竹之势夺下了翁莱城。
陈留建国至今已有九十四年,共历十八世陈留王,最长的在位二十一年,最短的仅在位十天。
弑兄,弑父,叔侄相杀,甚至爷孙相杀,陈留史就是一部血亲相残史。
正因为陈留上下都忙着内斗,历代陈留王惯会伏低做小,后周倒台,他便巴结大楚,大楚倒台他便巴结大梁。
然而这一次,刚杀尽了侄儿夺位的陈留王踢到了铁板,汉天子不吃这一套。
李小连夺下翁莱城后,便命余下大军南渡,十五万大军在翁莱城集结。
按照约定,三十艘大海船会在十五天后抵达,项时海军与陆军东西夹击,年内定能一举夺下陈留。
李小连站在翁莱城墙上,目之所及是成片的稻田。
陈留气候温暖,一年四季如春,水稻不分季节,割了便能再种,这可是真正的粮仓。
“传本将军令,全军上下不可毁坏稻田,另择一高地扎营。”
副将抱拳领命,忙下去安排大军扎营一事。
与此同时的福州,领航使杨贤文正在紧张筹备船队出发事宜。
三十艘五千料海船停泊在福州海港,士兵忙而不乱的往船上运送物资,十万士兵待命登船。
今日风和日丽,大海少有的平静。
李福田登上海船去寻杨贤文,没走多远便一身的汗。
“今日怎么一点风也没有。”李福田嘀咕着抹了一把脸上的汗,随手逮了一个士兵问。“杨正使人呢?”
“杨正使在楼顶。”士兵指向上面。
杨贤文已经在海船楼顶待了一整天,茶饭不思的盯着远处海平线。
“杨正使,航线定下来了吗?”李福田隔老远便大声问,却不见杨贤文回答,对方彷佛定住了。
“杨正使?”
杨贤文回过神来。“定下来了,就按原计划。”
“行,那明早咱们就出发了,李将军已经打下了翁莱,咱们可不能拖后腿。”得了准信,李福田立即安排全军登船。
到了次日,大海比之昨日更加的风平浪静。
因没有风不能下帆,杨贤文只能下令摇橹出发,三十艘大海船陆陆续续离开海港。
若是顺风,至多三天能到达陈留,但是这天竟然一丝丝风也没有,全靠人力摇橹,十天也不一定能到。
杨贤文立在船头扶着横栏,眉头就没有疏展过,这天气绝对反常。
这一晚杨贤文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天未亮便又登上楼顶眺望。
日上中天,天空有灰茫茫的云飘过,不知何时,太阳竟起了一圈光晕,瞧之昳丽又诡异。
杨贤文只觉得如坠冰窖,出口的声音都变了调。
“快去发出指令,全船队即刻靠岸!!!”
头船的士兵又惊又奇,但没有人质疑杨贤文的决定,立即摇动彩旗向附近船只传达信号。
“怎么了?怎么突然靠岸??”李福田急匆匆赶来。
只见杨贤文汗如雨下,不是热的,而是急出来的冷汗。
杨贤文表情极其严肃。“师父有言,夏秋之间,有晕如虹,谓之飓母,必有飓风!或一日内,或两日内,大海必起滔天巨浪!”
李福田也怔住了。
三十艘海船上可是搭载了近十万士兵啊!
“杨正使,这可如何是好?”李福田是个旱鸭子,游泳也是勉强不沉的程度,更别说如何在大海自救了。
眼下他除了依靠杨贤文的判断别无选择。
“这里距离番州不远,我知道番州有一海湾可以避风,只要在飓风来前到达海湾下锚。”
杨贤文要自己冷静下来,他立即指挥头船转舵,下令士兵每半个时辰换班摇橹,船队全速前进。
就在两个时辰之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自天边压来一片乌云。
原本平静的海面起风了,海船在大浪中颠簸前行,如墙一般推进的乌云迅速追赶上来,倾盆大雨伴随着狂风不期而至。
杨贤文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心急如焚的冲到船头眺望,期盼中的陆地依旧没有出现。
“陛下!!南军急报!!”
兵部尚书赵良辰狂奔入内,扑通跪下。
“启禀陛下!江南沿海飓风肆虐,济水泛滥成灾,沿江两地均成汪洋!我军困在翁莱进退不得!还有!”赵良辰几近哽咽。
“南下的三十艘海船恰巧就在海上,生死不明!”
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帝后本在对弈,宋凤林手中的白子掉落,啪地落在棋盘上。
香炉中的熏香袅袅,殿外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殿内的气压却似凛冬的北疆,冰冷森然。
刘湛捏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