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番外十一(2/3)
扶手的手握得泛白,漆黑的瞳孔里也同样酝酿着飓风。
“传旨吕郡守,全力救灾,以民为本。”刘湛声音沉黯,如芒刺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抑。
“臣遵旨!”赵良辰领旨立即下去安排。
十五万士兵南渡在翁莱,十万士兵乘海船在海上,还有受灾的百万百姓,这场飓风或会造成大汉建国以来最惨痛的打击。
汉元五年,六月十八日。
江南天降暴雨,飓风怒鸣,大浪滔天。
南渡大军,百万黎民,生死不明。
薛敬文心中沉痛,久久方写下这几个字。
皇宫也彷佛笼罩了一片阴云,宫人步履匆匆,行事更加的谨小慎微,生怕发出半点声音。
“撤下吧。”陈公公低声安排。
晚膳已经摆了有大半个时辰,帝后都是一筷子没动,陈公公本想劝两位主子多少吃一些,但话到嘴边又没勇气开口。
江南受灾,百姓受苦,南军二十五万将士生死不明,试问哪里还有心情用膳。
晚膳撤下去了,偏殿重回寂静。
刘湛立在窗前遥望星空,夜幕里是璀璨银河。
那边宋凤林手里握著书,看着刘湛的方向,手中的书一直没有翻页。
直至今日刘湛才深刻体会到,何为忧国忧民。
也深刻体会到了,在大自然的怒火面前,人类有多么的渺小和无助。
如果来犯的是敌人,他可以亲自率兵去打,在天灾面前,他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哪怕他是缔造这个帝国的天子。
“我们在沧州的小院,有水路四通八达,大水来了应该也退得快。”宋凤林垂眸淡淡的说。
“水乡人家的小孩水性极好,四五岁的年纪便能水下闭气。”
去年六月的烟雨江南,那三层的阁楼,那悠悠的城中水路,那些调皮的孩童。
“夫君,待风灾一过,我们再去沧州看看,看看你钓的那一池小鱼有没趁机逃跑。”
刘湛回头,视线对上宋凤林那双眸光清冽的凤眼。
“定是要去的。”他答。
“天佑大汉,定会平安。”宋凤林低喃。
屏风背后的薛敬文悄悄抹了眼泪,手中的笔顿了许久方如实记下帝后的对话。
江南大灾,天子日夜忧思。
皇后忆江南往事,以宽解天子。江南飓风暴雨成灾的消息迅速席卷帝京,百姓茶余饭后关注的无不是最新灾情。
每日早朝的议题都是论策江南大灾。
闻青山率领内阁制定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从救灾到赈灾再到灾后重建,均一一列举。
“可。”刘湛定下纲要,又亲自委派赈灾钦差。“着赵良辰为钦差,全权督导江南赈灾事宜,率领各部官员即日出发。”
赈灾的队伍里,六部均指派的官员为代表南下,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安抚民心。
飓风暴雨肆虐了整整六天,风雨停歇,大水却没有这么快退去,每一日都有最新的情况递送入宫。
刘湛和宋凤林守在御书房,第一时间处理江南来的奏摺。
就在十天之后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陛下!南渡翁莱的十五万大军无碍!”陈千户得了消息忙进来回话,人还没进殿,在门外就喊起来了。
“李将军不想毁坏农田,因此选了高地扎营,大水没有淹了军营!十五万将士一个不少!”
刘湛刷地站起来,布满红血丝的双眼终于有了一丝喜悦。
“陛下,这是李将军的摺子。”陈千户呈上奏摺。
刘湛立即翻开细阅。
李小连率兵进入翁莱时,稻田里的稻禾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
他们都是佃农出身的将领,深知种地的苦,怎忍心毁坏良田,于是李小连下令到一处山岗上去扎营。
不想竟因此躲过一劫,大水淹没了所有村庄城镇,唯有几处高地幸免。
飓风暴雨停歇之后,大水一时无法退去,大军被困了多日,待水深降了一些,李小连这才派出士兵返回沧州报信。
同时李小连在信中提及,陈留各地灾情严重,地方军已经没有一战之力,他计划等大水退完便立即出兵控制靠海的几处城池。
“准奏,就按李将军的提议去办。”刘湛合上奏摺,眼中重新有了神采。
李小连已经跟朝廷恢复联系,但三十艘海船则一直没有消息,刘湛已经派了人沿海岸去打听。
谁也不敢提,也不敢问,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三十艘海船凶多吉少时,李小连的奏摺再次递送入京。
十五万陆军与十万海军在海口汇合!
杨贤文提前预判会有飓风,带着船队找到了避风的海湾,除了船体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人员无一伤亡。
刘湛仰天闭眼,长长叹了一口气。
“船队无碍,杨贤文有大功。”
连日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