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三国赵范28(1/3)
涂山自己,加上下面七个将,只需要配备适量的士兵,就齐活了。
多少兵合适?一万足矣。
攻城掠地,才需要大军。有心算无心的搞破坏,只需要少量人马即可。
于是,涂山让众人呆在陈国休息。自己单独走了一趟汝南,在汝南军郡里,精心挑选了一万士兵。
兖州,190年时州治在陈留。下辖八个郡: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当时人口分别是87、60、45、20、44、23、60、65万,总人口404万。
描述兖州的地形,得先描述豫州的颍川。
颍川,在汝南、南阳、洛阳的中间。可以把颍川看作是一个直径两百里的圆形(许昌的前身许县,在颍川境内)。颍川东北方向的陈留,也是这样一个相似大小的圆形。
陈留的上端,有一根棍,东北西南走向。棍的长度有500余里,宽度则只有八十里。当然,这根棍并不是长方形,靠近陈留这边,要窄些;东北方向,要宽些。但总体去看,宽度变化并不明显。这根棍的地形,就是东郡。
一个大圆,加一根长棍,是有缺口的。从那个缺口,往长棍方向填充,先是济阴郡,然后是山阳郡,然后济北国、东平国、任城国排成上中下,填到第三竖。之后,长棍结束的右边,还带了个包,那就是泰山郡。
现在是198年春,兖州已经不是这个地形了。
颍川,先前是曹操占领区。后来,荆州在汝南陈以重兵,继而又在洛阳进驻大量军队,南阳驻军虽然不多,但那却是通往荆州、或荆州出来的主要通道。于是,曹操谨慎地,逐步将颍川重要的人财物都转移走了。当前的颍川,基本属于废置。
荆州军队,在拿下没有争议的汝南、陈国、沛国、梁国、鲁国之后,并没有争取颍川,也没有就陈国与陈留的关系作任何纠缠,反而是引经据典,将沛国扩张,直至吞并了鲁国。鲁国那套郡治,倒是在豫州的南边,另找了个地方安置。
随后,沛国再将郡治由谯县北移至高平。兵马调动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又把距离高平很近的任城国,纳入了沛国。
曹操派兵,冒充黄巾,从北海、临淄打过来,一直打到泰山。
之前,泰山虽然属于兖州,但曹操并未驻兵,属于废置之地。
废置之地,也可以理解为无主之地。
曹操以东郡受到黄巾威胁为由出兵,一路打到青州。荆南军队亦以沛国任城受到威胁为由,出兵占了泰山,又占了青州的济南。
泰山、济南都在荆南军手里,中间的济北国,就被曹操废置了。
另外,任城旁边的东平国、山阳郡,同样被曹操废置。就连济阴郡,曹操也废置了一半。
总结一下就是,曹军控制下的兖州,就只有陈留和东郡是有效占领区,另外还包括了济阴郡的北部。其余各地,都被废置。
兖州这种四战之地,曹军最大限度地收缩防地,避免纠纷。曹操的打算是,开发青州,积蓄力量。
为什么涂山只要一万军队?原因就多了,一时难以说清。
最主要的,是要兵的目的,是捣乱,而不是攻占。
陈留,前面说过,相当于直径两百里的圆形。一天功夫,就算是骑兵,也不能跑个对穿。
但东郡可以,东郡是根棍,棍的宽度一般只有八十里。步兵都可以跑个对穿,更何况骑兵。
涂山并没有要到一万匹战马。
说起来,荆南军队的战马进项,最主要的,就是拿下并州之后的补充。
但战马实在紧俏,各地都需要,最终,涂山只拿到四千匹战马。
不过,涂山另外拿到三千多匹力马。
怎么理解“力马”?
马,按不同的标志,有不同的分类。譬如按用途,现代一般分为圈马、走马、奔跑马、骑乘马、影视用马和矮马。
现在是三国,分类没有那么细。总体来说,就分为两种。
一是用来战场上冲锋的,相当于蒙古马。一是用来运输物资的,相当于云南马。
前面说的战马,就是前一种;力马,则是后一种。
一万名士兵(包括十几名普通校尉),七千多匹马,涂山带到了陈国。
带着那七名将领,往东北进发。一直走到山阳郡,这才圈了块地方,安营扎寨。
随后,开始整训。同时,往沛国高平索要军需。
整训,就是有针对性的训练。索要的军需,也同样带有针对性。
针对的,都是下一阶段的行动。
下一阶段,要干什么?到兖州捣乱。
对于士兵来说,除了最基本的杀人,还有杀牲蓄,拆屋、砸家具、毁坏庄稼树木等行动。
另外,还附带抢劫。不是针对个人的抢劫,而是群体对群体的抢劫。
这种抢劫,涉及的物资,品质一般不高,但数量通常都大。于是就涉及到收、纳、运等环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