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三国赵范28(3/3)

若抢劫到曹军的马匹,力马,补充运输,战马,则送到沛国。抢劫五百匹战马,在后备兵适应几天之后,就能领取到五百后备马兵。若抢劫的战马超过五百,自然等于给别股力量作贡献了。

第一步行动,八个人倒是商量好的。

也就是北上,转西北,过大野泽之后分兵。八股力量,分别由濮阳、柳屯、古云、金斗、阳谷、夏回、东阿、临邑八处渡过黄河。

先把东郡辖下黄河以北的地盘废掉。

这儿要补充说明的是濮阳。现代,濮阳在黄河以北,距离黄河河岸有112公里。但在三国时候,濮阳在黄河以南,就在岸边不足五里之处。

倒不是说濮阳搬了地方,而是黄河改道了。

东郡的郡治所在地,就在濮阳。

如果曹操在东郡有驻军,那么濮阳就有兵。

而实际上,曹操的兖州,属于四战之地。北有袁绍,东有吕布刘备,东郡又是曹军的主要产粮地,怎么可能不驻军。

所以,濮阳一定有兵。

走濮阳的这股力量,自然是涂山带领的。

不说身先士卒了。作为主将,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计,自然要先挑。

先是慢慢地走,靠近濮阳。

等到树林等遮掩物再也遮掩不了的时候,就放开速度,直冲濮阳。

假使地球的表面是光滑的镜面,一个人,能够望出多远?

这个问题,现在搜不到了;前几年搜到过。说的是一个站在小船上的人,望见一条大船。

假如地球是平的,那人的视力又足够的好,理论上可以说,无穷远。

但地球是球形,其表面是弧形。距离太远,大船在弧形的另一边。人眼看见东西,靠的是光线,光线又是直线传播,所以,只有在一定距离之内,才能看见。

那个距离,就是9公里,是经过计算了的。

得出九公里的答案,必然会有条件。条件就是,那个人,眼睛距离海平面15米。那艘大船桅杆上的旗帜,距离海平面30米。

很显然,双方的高度越高,能够望见的距离就越远。反之亦反。

如今,涂山带领的这股力量,有骑在战马上的士兵,还有旗帜(旗帜不是为了威风,而是为了发号施令),其高度达到了10米。

濮阳城墙上的士兵,眼睛的高度,距离地平面,达到30米左右。

那么,他们相互间可以望见的距离,是不是大于9公里呢?

不是。

这是因为,计算得出的9公里,假定前提很多。除了海平面为镜面,还有空气透明,等等。

濮阳这儿,黄河岸边,空气倒也清新。但空气中弥漫着大量水气。虽然肉眼看上去,没雾,但距离一远,就朦胧了。

最终濮阳城墙上的曹军发现涂山那股力量的时候,双方的距离,在15里左右,约为7公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