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三国赵范31(2/3)
为,对弓箭的防御,骑兵极其糟糕。
就算用盾牌完整地遮住了人,马呢?
所以只能用步兵。
通过实践,证明了冲击城门,到城外截断荆南军队的后续补给,不可行。
曹军暂时就老实了。
其实应该说,乐进暂时就老实了。
曹仁受的是重伤,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已经不能指挥军队。
因而指挥曹军的,就是乐进。
曹军不动,根据“敌驻我扰”原则,荆南方面就需要派出步战高手,到城内各处骚扰。
不能让曹军休息好。
除步战实在不行的张绣、徐晃之外,六员武将都进入城中了。
是骚扰,不是杀人。
譬如某一处,聚集了二十个曹兵。
黄忠进来,完全有能力杀死这二十个曹兵,但黄忠只杀一个。剩下十九个,自然就休息不好。
这样做,杀掉的曹军人数也许会少些,但骚扰波及的面积,就能宽些。
骚扰了一夜,并没有发现乐进的位置。
再一天,曹军又发动了对城墙的直接攻击。
曹军士兵利用人多的优势,沿着十来里长的城墙,发动了全面的进攻。加起几百道云梯,噌噌噌往上爬。
荆南军队这边,就只有城墙的位置优势,此外,就只是弓箭。
并没有滚木石,也没有热油金汤,因而防守非常吃力。
有成语:固若金汤。
词典解释的是:指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
这是把金和汤分开解释了。
实际上,这些防守的东西,有的东西,可用军队弄到,譬如滚木石。但有些东西,则弄不到,譬如金汤。
怎么军队士兵不拉屎拉尿的么?那倒不是。
这需要回头看看军民比例。
正常的比例是3%,夸张一点是10%,一座像濮阳这种规模的城池,一般会有20万人口,军队就是2万。2万人拉的屎尿,用来防守,是不够的。需要20万人拉的屎尿才行。
但20万人拉的屎尿,会被用来防守么?通常不会。
因为百姓要用那些屎尿去沤肥。
所以,不要用现代城市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在古代农耕社会,屎尿并不是废物,而是一种生产资料。
假如那座城池的20万人,真的同意,拿出所有,或者大部分的屎尿给军队用于守城,说明什么?
说明军民一心,说明那2万人的军队,有接近20万人的后备力量。
于是乎,这样的城池,就很难攻下。
为什么只用金汤去描述,而不用滚油呢?那是因为,油太珍贵,用油去衡量,太难为人了。
此时,荆南军队守城墙,非常困难。
唯一的优势在于,荆南军队的士兵,平时都是吃饱了的,身体素质更好。
还有就是,有轮换。城外两座营盘,与城墙上面的士兵随时进行轮换。让城墙上面的士兵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最后,随着红日的西沉,终于赢来了防守的全面胜利。
这天的防守,太难了。
因为太难,所以,这个夜晚,荆南方面加强了对城内曹军的骚扰。
八员武将全部进入了城中。
此外,还送进了自愿报名的一百多名荆南士兵。
上一次,就只是点缀性质的杀人,这次,加上了放火。
只是可惜,仍然没有发现乐进的身影。
可能是因为夜间的骚扰太厉害了,随后几天,城内曹军消停了,没什么行动。
荆南军队的骚扰仍在继续,只是不像那天晚上那样放火了。
涂山、黄忠、周泰三人,除了必要的吃饭睡觉之外,白天晚上都去骚扰。
太史慈、甘宁、蒋钦三人,则通常在夜间入城骚扰。
张绣和徐晃则中止了骚扰,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城墙的防守上面。
此外,还随时派遣少量自愿报名的士兵,入城骚扰。
这样一拖,就是十几天。
按理说,城内曹军平静不了十天,他们总是应该弄点什么行动出来。结果没有。
这样的结果,说明曹军纪律性极好,同时说明曹军的指挥系统没有瘫痪。
怎样才能找到乐进?
如果曹仁的身体恢复了的话,还需要包括曹仁。
这个问题,也许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问题。
最后,荆南军队想到一个办法。
派人下城,打开并控制了南门。随后,放城外军队入城。
并不是对濮阳发动全面的清洗性攻击,而是有目的的,只是进入少许几个指定的位置。
另一边,在那几个指定位置,则突然发动了稍许厉害一点的进攻。
将大概一千曹军,隔离开来。
最后,由入城的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