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朝内风云·名垂竹帛(2/3)

要说这箭和之前那箭也没什么区别,结果这堆米突然一声巨响炸开——米倒了,田也炸开了,然后楼也倒了,小山也倒了!就在这时,身后也是响声连天——原来连身后的那座大山也倒了。

邹应龙起初听得寻常,待徐阶说完,原本青白的面皮顿时涨的通红,已是忍不住站起,两只手也不禁抓住徐阶的手,“先生终于决定了?”

邹应龙如此激动,徐阶却是一如既往,“这梦怎么解?”

“先生何必明知故问呢!”邹应龙激动得手足无措,舌头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田’上一堆‘米’再加顶上的‘草’,这些都合起来正是一个严世蕃的‘蕃’字,而严世蕃号东楼,这个楼塌山倒,不正是象征着严世蕃倒台吗?”

哪怕邹应龙说得如此透彻,徐阶仍是‘迟疑’。邹应龙握着自己的手已经攥得生疼,“就算你说的对,梦中我射了两箭,真正射倒小楼、米堆的是第二箭,这第一箭……无事发生呐,这又何解?”

邹应龙文言呼吸一怔,握着徐阶的手也慢慢松开,怔愣着坐回椅子,半晌,眼中才重新恢复坚定,定定的看着徐阶,“先生如若下定决心,学生愿做那第一箭!”

徐阶闻言仿佛不认识似的看着邹应龙,许久才叹了口气,“越中四谏、戊午三子的教训仍在,你……不怕吗?”

就在这时候,下方的戏曲应是演到了关口位置,却听那红脸的关公道,“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仅听这一句台词,便知下方演到了潘璋斩关羽的地方。

邹应龙听了下方声音,咽了口吐沫,依旧直直的看着徐阶,“先生可知关羽?”

徐阶捻了胡须,“曹操许挂印封金,关羽辞而不受,得知刘备消息,一匹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对刘备有臣子之忠,更有兄弟之义。后城破被擒,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身虽殒,其名垂于竹帛。”

说着,一指下方已是群情激奋的看客,“哪怕过了这么久,读起来,仍是让人热血沸腾呐。”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有云:上士闻道,仅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邹应龙已是笑着站起,却是双手扶着栏杆,直直看着下方的戏台,“上至首辅严嵩、次辅先生,中至越中四谏、戊午三子,下至监生生员,我大明朝的读书人读的都是圣贤书,学的也都是程朱陆王,可为什么做了官,有了严嵩这样的人,有了先生这样的人,又有了越中四谏、戊午三子那样的人?其中缘由,与《道德经》所说的上士、中士、下士……不是暗合吗?”

邹应龙声音寻常,可说这话时,捏着栏杆的双手已是关节发白,显然用尽了力气、心中也有矛盾。

这些话,与其说是讲给徐阶听得,倒不如说是邹应龙说给自己听的!

说罢,邹应龙转身,重新看向徐阶,“先生,给我吧?”

徐阶知道功夫已成,不再多言,只从怀里摸出一封黄皮信函,继而交给邹应龙。

邹应龙接过黄皮信函,直接便揣在怀里,也不多说,直接便要往楼下走。

“慢着!”徐阶叫过邹应龙,在邹应龙睁大的双眼中,却是将脚上的鞋子脱了,继而弯腰蹲身、亲自给邹应龙穿上!

徐阶还蹲着身,却是抬头含笑看着邹应龙,“现在可以了。”

邹应龙往日对徐阶退让有诸多不满,此刻竟全都烟消云散。想起往日对徐阶做出的种种,不由鼻尖一酸,颤声道,“先生……”

徐阶两脚尤且光着,“走吧,不要让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发现了。”

……

直到看不见邹应龙的背影,徐阶这才起身,却是如邹应龙一般双手撑着栏杆看下方的戏台。

也就在这时,下方传来一阵惊呼,却是吴国刀落、斩了关羽!

这一幕,更是引得下方看客义愤填膺,有些忍不住的,甚至还往戏台上扔了瓜皮烂菜!

徐阶见状只是含笑:

世人都喜欢轰轰烈烈,哪怕最后撞得粉身碎骨也是值得称赞的。但有些人,苦苦隐忍只求一击必中……那种暂时的屈服在外人看来就是彻彻底底的无能。

关羽属于前一种,邹应龙也属于前一种,而自己,属于后一种。

戏散了,也该收场了,跑堂这时也到了徐阶这里。

那跑堂见徐阶光脚,虽然诧异,却也理解,鞋子被踩丢……这事在禹王台并不少见,可,别人那鞋都是丢一只,这老头竟然两只都丢了!

跑堂一笑,搓了搓手,“两只丢了更好,免得旧鞋丢一只、新鞋却要买两只——心疼。”说着,吹了个口哨,不多会便又有一跑堂拿了两只鞋过来。

跑堂亲自给徐阶穿了新鞋,末了却是将一本书放在桌上,“您可真有眼光,今儿本来打算演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您却点了潘璋斩关羽,别说,这戏还真上座。这是新印的《三国》,这上面的,咱们这都有。东家说了,您喜欢哪出随便说,咱们这都按您点的演!”

徐阶也不多话,笑着在桌上丢了块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