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 章 那些改名失败的城市(3/4)
了陈仓这个名字。
而这个名字也是得于刘邦,他听从张良的建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得这个地名成了家喻户晓的存在。}
老百姓们都有些恍然,宝鸡他们不熟,但陈仓这个名可太熟了,至于西岐这个名儿,也熟啊。
姬发也没想到宝鸡和西岐还有这种关系在,但要他说,还是西岐更好听。
秦朝
项羽一边烤火边看光幕,心里很无语,这暗度陈仓该不会是针对自己的策略吧。
别说项羽想到了,就连扶苏都想到了,但如今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已经找到,但还有一个张良,如今人还不知道在何处,同样项羽也不知道躲去了哪儿。
张良现在小日子有滋有味,嗑着瓜子看光幕闲适极了,虽然听到光幕提自己的名字,他的眼皮子依旧是懒得撩一下。
{至于陈仓为什么会改名宝鸡,有几种说法。
传说在战国时期,陈仓有一个猎人山里打猎,结果发现了一只似虎似豹的动物。
回来后遇到两个小孩,俩小孩就告诉猎人,这个动物叫獍(jing第四声),专门吃地下的死人,还喜欢吃人脑。
结果獍也开口了,说自己是神仙,那两个小孩不一般,抓住他们可以称王称霸。
听见此话的人们纷纷跑去抓两个孩子,俩孩子就跑啊跑,跑着跑着变成两只神鸡。
一只往南飞去,一只飞到了鸡峰山,化成了石鸡。
因为具有教育意义,后来这地方就被改名宝鸡}
不少老百姓都忍不住骂人了,虽然只是传说,但抓孩子简直不是好东西。
孔夫子也无言以对,他能说什么,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有利益可图,一些人的丑恶面就会暴露出来,能坚守本心不受诱惑的,还是太少了。
玄奘法师嘴里念着‘阿弥陀佛’,要教导世人从善并非易事,做善事难,但作恶却极其容易。
{第二种说法是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逃到了陈仓,正当他要被叛军捉住时,有两只山鸡把唐玄宗一行人带到了一个破庙里,叛军怎么也没找到人。
后来,大家再去找那两只山鸡,却怎么也没找到,只看到峰顶的石鸡。
为了感谢山鸡的救命之恩,唐玄宗就把陈仓改名宝鸡}
李世民看得嘴角直抽,要不是还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他都怕是要翻白眼了,特别是现在那么多臣子都在,他李家的后人乐子还真多。
贞观大臣们倒是都没说什么,他们也不敢调侃陛下的后人啊。
天宝年间
虽然大臣们都不敢对龙椅上那位说什么,但心里的八卦却是非常精彩。
李隆基脸都木了,他哪知道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一出啊,光是想到自己被叛军追得东奔西窜,就够狼狈丢人的。
天宝年的百姓们也不敢说什么,李白杜甫高适他们现在也是闭着嘴,被叛军追成这样又不是什么光荣事,上面那位哪会喜欢民间议论啊。
{第三种说法是唐肃宗继位后,觉得需要给各地改改名冲冲晦气。
而在陈仓有一座鸡峰山,每天天亮都会从山顶传来鸡叫声,人们都能听得到。
就有官员把这事给肃宗说了,唐肃宗觉得是祥瑞,于是改名宝鸡}
各朝人士一时间都笑的不停,这李家父子俩,该说不说,还挺有缘。
李世民都没忍住移开眼,不想看这爷俩。
虽然不知道各朝人士的心思,但李隆基也忍不住看向他儿子,心情还怪奇妙的,这下父子俩都被点名了。
李亨也没忍住看向他爹,心情那叫一个郁闷。
天宝年的大臣们在宫宴上,看天看地举杯畅饮,就是不看这父子俩,废话,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七、兰陵。
可能会有人把兰陵和枣庄混为一谈,但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说到‘兰陵’,很多人会想到兰陵王,历史上的四大美男之一,他骁勇善战,但功高盖主被北齐后主忌惮,最终被鸠杀。
回到正题,兰陵这个地方在春秋时期就有了。
而枣庄原本叫做峄(yi第四声)县,枣庄这个名最早出现在唐宋,因为当地的枣树多,且味道好,以此得名。
明清时期,枣庄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吸引了很多人来开采,这个地方也逐渐出名。
兰陵现在是临沂兰陵县兰陵镇,枣庄则是鲁地的辖地级市,这两个地方位置靠近,但没有直接的历史传承关系。}
其他地方的吃货们想不到当地的枣能有多好吃,若是现在的交通能和后世一样发达,只怕不少吃货能亲自去当地尝尝。
孩子们虽然也有点想吃,但现在过年,家里吃的还算比较丰富,想念一下就算了。
古代枣庄的百姓们嘴角都快压不下来了,心里也是骄傲的不行。
他们当地的大枣味道的确好,还能做成香软的枣糕,甜而不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